一本让你尽享数字大餐的小书( 二 )


我也算是个“吃货”(尽管是业余的) 。美味是厨师对人类的贡献,但数学家更牛,因为菜谱是有限的,在今天大的创新几乎不可能,就像超市里的各种饮料一样,多年来也没什么大变化,最多一点小改进,口味也差不多 。而数学是无限的,即使数学家在任何时刻只能得到有限个结果,但这些结果是本质不同的(正如此书的 128 个结果),而且新结果还在毫无节制地增长 。“数字菜系”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再写本《数字乾坤 2》,收入 256 个结果也绝无问题 。
我特地去查了下“数”的含义,有十几种之多,很多与命运、谋略有关 。中国人所说的“算数”“命数”“变数”,就是这个意思 。这跟数学中的数没有任何直接关系 。但为什么用同一个字呢?其实还是有点关联的,自然数在人们心目中是具有永恒、神秘的存在,而人们觉得命运往往无法掌控(人生无常),也许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一定要找一个解释,数与人的命运就这样捆绑在一起了 。毕达哥拉斯是西方数论的鼻祖,他说万物皆数,当时知道的东西少,故而也带有一点牵强的解释甚至是迷信性质 。后来他的“传人”就将这一切做了适当的分离 。到爱因斯坦时代就完全清晰了,在回答“你信不信上帝”这个问题时,爱因斯坦说:“我相信一个展现大自然秩序与和谐的上帝,不相信干预人类命运的上帝 。”
爱因斯坦的这句话可以说是对近代以来伟大科学工作的总结 。物理学的统一也离不开数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中的 3 条已由牛顿之前的科学家发现,牛顿的牛逼在于他拍板说就这 3+1=4 条,不多也不少!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中每一条也为别人先发现,麦克斯韦的牛逼在于他说就 4 条!而且率先阐明这些方程之间的关系 。这简直就像为上帝代言!类似的事欧几里得、爱因斯坦也干过 。这种统一成体系的惊心动魄的科学工作,几千年来也不过就几次,可见数在其中的作用是多么重要 。在牛顿、欧拉、高斯、哈代、拉马努金、麦克斯韦、开普勒这些大科学家眼里,数本身当然不代表命运,它就是一种和谐美 。但当一个人看到了数世界的和谐之美,决定放弃浮躁的生活,远离是是非非,重塑自己的人生,这也算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吧 。
作为科技出版的一份子,目睹现代科技发展之迅猛,与广大公众接受之相对滞后,我总是有些感慨 。现在的小孩能接触到最新款的手机,玩着最新的游戏;在科学普及、科幻方面,以《时间简史》和《三体》为标志,关于宇宙、黑洞、量子的科普图书层出不穷,科幻亦如井喷 。一片繁荣是好现象,尽管实际上很多人并没真搞懂宇宙、黑洞、量子,不懂也属正常,要让一个非物理专业的读者通过科普就能完全理解现代科学,本来就是不现实的,科普就像一个引路人,提高人们对科学的兴趣 。
但有些现象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比如很多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也认为陈景润试图证明 1+1=2,对于现代数学哪怕是初等数学中大量有趣、新颖的结果一无所知,甚至还要否定已有结论(比如不能三等分任意角,物理中也有类似情形) 。医学甚至更糟,那些打着爱国旗号力挺中医骂西医的人,一不懂中医,二不懂西医,三没有发展眼光,只要是老祖宗的东西就 OK 。没有人生来什么都懂,可怕的不是无知,可怕的是不在乎或不承认无知 。所以,不算夸张地说,我所提到的感慨,是关乎国家发达、人民素质的一件大事 。

一本让你尽享数字大餐的小书

文章插图

这儿再说点心里话 。自从 20 多年前在书店里看到《时间简史》,我就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结下了缘 。20 多年来,出版社大量引进出版高质量图书,社会反响很好 。我敏锐地觉察到,在各大科普书的评奖活动中,很难见到湖南科技翻译图书的身影(湖南科技的原创科普当然也不少) 。原因在于,我们大都是在评所谓的“原创科普” 。现在国家提出要重视科学,自然也就重视科普,这条路子是很正确的 。但只要花点时间多看几部作品便知,目前中国人心浮躁的毛病还未根除,科普水平整体不高,没人写得出《时间简史》《从一到无穷大》《自私的基因》《生命是什么》《哥德尔、艾舍尔、巴赫》……大量翻译引进图书需要一种眼光和魄力,不仅不能评奖,还要付版税,走市场,找合适的译者 。多不容易!原创科普反而简单,几个博士写一下,尤其是若能找个院士做顾问,一有头衔就好评奖了 。恕我直言,其中有好的,也有粗制滥造的:没有逻辑,没有故事,没有文化,没有文采,也没有作者自己的见解,就像个产品使用说明书似的!图书评奖的权威性本来就弱,跟体育不好比,即使是诺贝尔文学奖,读者也不见得都买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