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下一句( 三 )



二、但使龙城飞将在后面一句是什么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后一句是: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 。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
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 。
“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
“度阴山”,跨过阴山 。
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
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气概 。
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 。
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 。
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 。
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但是通过对边疆景物和征人心理的描绘,表现的内容是复杂的 。
既有对久戍士卒的浓厚同情和结束这种边防不顾局面的愿望;又流露了对朝廷不能选贤任能的不满,同时又以大局为重,认识到战争的正义性,因而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安全的需要,发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誓言,洋溢着爱国激情 。
诗人并没有对边塞风光进行细致的描绘,他只是选取了征戍生活中的一个典型画面来揭示士卒的内心世界 。
景物描写只是用来刻划人物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汉关秦月,无不是融情入景,浸透了人物的感情色彩 。
把复杂的内容熔铸在四行诗里,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 。
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 。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 。
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 。
被谤谪龙标尉 。
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
【"但使龙城飞将在 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下一句】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