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

在历史长河中,诞生过太多璀璨的人物,他们像是一颗颗星辰,照耀着历史前行的道路,承载着伟大的历史。在这条长河当中,有太多的天才泯然众人,黯然失色,可是东坡苏轼,却始终闪耀着他的光芒。人们常说伤仲永,可仲永之才与苏轼相比,还真算不得什么。苏轼出身书香门第,文学世家,他的先祖是初唐大臣苏味道,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苏老泉”苏洵。
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
文章插图
苏轼的才气,远非其他同代人可比,他天资聪颖,读书刻苦,少年时便已声名远扬。苏轼二十一岁那年,他的父亲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参加科举考试。当主考官欧阳修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以后,大加赞赏,他误以为这是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才将这篇文章位列第二。欧阳修得知真相以后,连忙去见苏轼,两人畅谈以后,欧阳修由衷的赞叹道:“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苏东坡传》)苏轼没有辜负欧阳修的期望,不到几年,他就名震天下,成为大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历代文人对于苏轼推崇至极,什么“唐宋八大家”、“宋四家”之类的赞誉,通通给他,一点都不吝啬。陈洵更是在《海绡说词》里称赞道:“东坡独崇气格,箴规柳、秦,词体之尊,自东坡始。”
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
文章插图
一代文宗,这是无数文人一生的梦想,可是它对于苏轼来说,却未免落入俗套,因为只以“一代文宗”来概括苏东坡的一生,实在太过狭隘,它不过是苏东坡身上的一个标签而已,真实的苏东坡,不是一个文宗可以说的尽的。在文学领域,苏东坡是毫无疑问的天才宗师,他的词豪放不羁,个性独特,与辛弃疾同为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诗清新豪健,辞藻华丽,又意蕴深长,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散文豪放大气,行文自然,与欧阳修齐名;苏轼的书法造诣登峰造极,是“宋四家”之一;他还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就连常被人诟病的音律,陆游也替他正名道:“世言东坡不能歌,故所作乐府,多不协律。晁以道谓:“绍圣初,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酣,自歌《阳关曲》。”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老学庵笔记》)可以说,在文学的各个领域当中,苏轼都做到了登峰造极,与他同时代的文人们,皆被他的光芒所掩盖,据传就连欧阳修都曾对他的儿子说:“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谈起我。”
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
文章插图
不知是幸还是不幸,苏轼的气节和原则,让新党和旧党都不能容他,使得他屡遭贬谪,还差点丢掉性命。可是,如果朝廷真的一直将他留在京城,他可能只是一代文宗,但他坎坷的一生,却锻造出一刻璀璨的星辰——苏东坡。“乌台诗案”以后,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一职。实际上,这个职位并没有实权,其他官员还时常排挤打压他。苏轼身陷困境,心情郁闷,他多次到城外的赤壁山游览,但这反而使苏轼创作出《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在黄州时,公务之余,苏轼还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而“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就这样,伟大的苏东坡,诞生了。
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
文章插图
文人们只会清谈的不在少数,但苏东坡不是这样的清谈家,他为官时,便是百姓的父母官。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苏轼到任以后,发现西湖由于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不仅影响了城市美观,还对农业成产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苏轼到任次年,便着力疏浚西湖,他力排众议,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疏浚河道,修建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苏轼还下令将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这便是著名的“苏堤”。苏东坡一生中修筑过三条长堤,除杭州西湖的苏堤以外,苏轼还在颍州西湖和岭南西湖各自修筑了长堤,其中修筑长堤不少的花费,都是苏轼自掏腰包。苏轼的勤政爱民,让他深受百姓爱戴,“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
风华绝代苏东坡:一代文宗,不过是他的一个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