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酒窖@共饮一江水,同食一江鱼,与唐朝跨越千年的共鸣( 二 )
文章图片
太湖三白
提到了白鱼 , 就不得不提到银鱼 。 银鱼又叫王馀鱼、面条鱼、白小鱼 , 体态短小 , 状如玉簪 , 细嫩透明就像没有骨头和内脏一样 。 生活在东部近海 , 包括长江流域东部 , 尤其是太湖 , 这可是银鱼的盛产地之一 。 杜甫《白小》云:“白小群分命 , 天然二寸鱼 。 细微沾水族 , 风俗当园蔬 。 人肆银花乱 , 倾箱雪片虚 。 生成犹拾卵 , 尽取义何如 。 ”唐朝吃货们发现这种小鱼儿味道鲜美 , 因而常用于食馔之中 , 杜甫的诗里描述的就是唐人将足量的小银鱼当作日常菜肴的画面 。 另有白居易的《即事寄微之》 , “饭下腥咸白小鱼”;刘禹锡《送裴处士应制举诗》的 , “垂钓钓得王馀鱼” , 都能佐证银鱼是唐人的盘中餐 。
文章图片
银鱼
有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 , 涸辙之鲋 , 比喻在困境中急需得到救助的人 。 鲋就是鲫鱼 , 虽然它小 , 但是不得不提 。 鲫鱼是我国淡水鱼类中生存力很强的一种鱼 , 生活在除青藏高原地区的各大水系之中 。 《酉阳杂俎》续集卷八记载:“浔阳有青林湖鲫鱼 , 大者二尺有余 , 小者满尺 , 食之肥美 , 亦可止寒热也 。 ”这便是鲫鱼的一种名贵产品 。 唐朝人还把鲫鱼当作一种滋补性很强的食物 , 以至于体虚病弱者 , 多以此鱼补益 。 《证类本草》引孟诜的话说:“鲫鱼 , 平胃气 , 调中 , 益五脏 , 和莼作羹食 , 良 。 ”鲫鱼肉质细嫩 , 鲜美清香 , 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 卢仝《观放鱼歌》:“时白喷雪鲫 , 肥脆为绝尤" , 便是对鲫鱼优良品质的高度赞美 。
文章图片
鲫鱼
唐玄宗“以鲫为脍 , 日以游宴” 。 说唐玄宗嗜吃用洞庭湖产的鲫鱼做的鱼脍 , 他为了方便吃洞庭湖鲫鱼 , 让人专门运鱼来长安 , 养在长安的景龙池之中 。 晚唐时期 , 洞庭仍然盛产鲫鱼 , 李商隐在《洞庭鱼》一诗中写 , “洞庭鱼可拾 , 不假更垂罾 。 闹若雨前蚁 , 多于秋后蝇” , 描述雨后的洞庭湖的鱼随处可捡到 , 根本不需要鱼钩来钓鱼 , 鱼多的就像雨前的蚂蚁 , 秋后的苍蝇 , 再加上洞庭湖一直盛产鲫鱼 , 还有一道关于鲫鱼的名菜 , 名为荷包鲫鱼 。 合理推断 , 李商隐的诗里随手可捡的鱼里有鲫鱼的存在 。 其他水域也产优质的鲫鱼 。 比如太湖 , 唐朝诗人李群玉在《石门韦明府为致东阳潭石鲫鲙》就有提到 , “太湖浪说朱衣鲋 , 汉浦休夸缩项鳊 。 ”
文章图片
鲫鱼汤
最后的淡水鱼便是鲇鱼了 。 鲇鱼 , 唐朝人称为鳀鱼 , 或称鮧鱼 。 肉食鱼 , 周身无鳞多黏液 , 带有土腥味 , 生命力极强 , 离开水还能扑棱很长一段时间 。 《证类本草》:“鮧鱼 , 一名鲇鱼 , 一名鳀鱼 。 ”鲇鱼属于较低档次的鱼品 , 卢仝《观放鱼歌》在评价淡水鱼品时这样说:“鳗鳣鲇鳢鳅 , 涎恶最顽愚 。 鳟鲂见豳风 , 质干稍高流 。 ”卢仝认为 , 鲇鱼与鳗鱼、鳣鱼(鳇鱼)、鳢鱼(黑鱼)、鳅(泥鳅)属于同一类 , 鳟鱼与鲂鱼则高出前面的鱼们一等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也有赞美鲇鱼味美的 , 比如韩偓的《江楼二首》言“鳀鱼苦笋香味新 , 杨柳酒旗三月春” , 便是赞美之词了 。
文章图片
干烧鲇鱼
唐人食案上常见的河鲜 , 有鲤鱼、鲂鱼、鲈鱼、鳜鱼、白鱼、银鱼、鲫鱼和鲇鱼等 。 如果还有其他常见的淡水鱼类 , 希望各位读者能不吝赐教 。 感谢各位朋友的阅读 , 我是本文作者渔舟 ,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 , 别忘记关注我们的***苏家酒窖 , 每天为您带来最有趣的传统文化!也欢迎把我们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如果您其它有趣的想法 , 也欢迎评论留言给我们一起讨论哦~么么哒(o?v?)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