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科技]瑞幸资本劫:89页做空报告对一杯咖啡的战争( 二 )


张麒麟对采访人员回忆到 , 当时他第一次看到做空报告时 , 就感觉“证据确凿” , 而且瑞幸随后的回应并没有指出明确数据证明这份报告的虚假性 , 但是后来部分券商出来支持瑞幸 , 认为浑水的报告取样太小 , 不足以说明问题 , 随后不了了之 。
但结果却是 , 受此消息影响 , 瑞幸公司股价在消息披露当日盘中一度大跌26.5% 。
[灰科技]瑞幸资本劫:89页做空报告对一杯咖啡的战争
文章图片
那么 , 瑞幸调查委员自己纠出的“罪魁祸首” , 刘剑 , 又是谁呢?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 刘剑自2019年2月起担任公司的董事 , 自2018年5月起担任瑞幸咖啡首席运营官 。
众所周知 , 瑞幸创始团队就是脱胎于神州租车 , 之前有消息称 , 瑞幸最早的办公室同神州租车办公室都在一个园区 。 基于此 , 瑞幸的大部分高管 , 很多也都是神州租车团队的一员 , 刘剑也是如此 。 从2015年到2018年 , 刘剑担任神州优车集团的收益管理主管 。 在更早的2008年至2015年 , 他先后担任汽车管理副主管 , 以及神州租车收益管理主管 。 刘剑于2005年6月在中央财经大学获得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学士学位 。
难道刘剑真的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吗?
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 可能还需要等待事件的进一步发展 。 以租车团队来运营的咖啡产品到底还能不能继续创造神话 , 也许只能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
数据咖啡与无限场景
2018年初 , 瑞幸咖啡在神州专车总部成立 。 从创始人钱治亚抛出10亿元教育市场 , 到对标星巴克 , 再到后来的疯狂扩张、纳斯达克上市 , 瑞幸咖啡一度书写出了资本神话 。 但如今回溯瑞幸咖啡的成长历程 , 其始终没有解决最初的问题 。
清华大学快营销研究院孙巍告诉采访人员:“资本压力驱动最终干扰了瑞幸正常的经营逻辑 , 无论开店增长、产品扩张 , 都是为了匹配资本逻辑 , 而非消费逻辑 。 ”
瑞幸咖啡的目标真的是星巴克吗?业内似乎一直没有统一的看法 。
从模式上看 , 瑞幸咖啡提出“无限场景”理念 , 开出的都是小店 , 主打以用户自提和外卖为主的消费场景;而星巴克核心经营理念是“第三空间” , 就是区别于工作空间和生活空间之外的休闲消费、社交的空间 , 星巴克的消费以“堂食”为主 。
对此鸿门资本创始人庄帅表示:“在线上 , 瑞幸咖啡请的代言人、广告的设计、公众号的页面、公关的文章几乎全部是“星巴克式”的格调和风格 。 但线下更多是“麦咖啡”和“快餐咖啡”的形象 , 仅有少部分“高大上”的旗舰店和优享店 。 ”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也认为:“数据咖啡重点是数据 , 而不是咖啡 , 咖啡是收集数据的渠道 , 所以瑞幸的对手应该是百度、阿里、腾讯、今日头条 , 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星巴克 , 而星巴克卖咖啡是卖咖啡文化、而不仅仅是咖啡本身 。 ”
2019年底 , 瑞幸咖啡实现4500家门店的目标 , 也实现了“超越星巴克”的目标 , 成为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咖啡品牌 。
而瑞幸咖啡的疯狂开店 , 显然已经形成了重资产模式 。 每开一家店 , 就意味着要投入房租、设备、人员成本 。
“瑞幸咖啡开设的门店 , 分为旗舰店、优享点、快取店、外卖厨房店 , 没有做到标准化和一致性 。 这样看来 , 瑞幸咖啡单纯比较开店数量确实只能算是公关传播手段 。 毕竟快取店、悠享店和外卖厨房店选址和装修更容易、谈判难度低、租金也更便宜 。 一方面利于快速开店 , 然后在线上以量对标行业巨头“星巴克”进行造势;另一方面则提升外卖配送的效率 。 ”庄帅认为 。
同时庄帅告诉采访人员:“根据我实地考察多家实体店 , 以及近一年来的观察研究发现:瑞幸咖啡的快速发展很快会因为违背了零售电商行业的“一致性原理”出现系统性经营风险 , 从而付出相应的代价 。 系统性崩盘的风险则会在三五年的时间逐渐显现 , 使得企业慢慢走向衰退 。 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 , 有可能美国的监管机构直接把他发破产 , 没有未来可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