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

张维迎:自尊陷阱
【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
文章图片
【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经济学圈
发布时间:2022-04-0211:26
匠心计划创作者 , 鲲鹏计划获奖作者 , 一克纳米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官方帐号 ,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
文章图片
每个人都有
自尊心
(self-esteem) 。 常言说的“无功不受禄” , 就是自尊心的表现 。 在生存竞争中 , 没有自尊心的人 , 难以生存并繁殖后代 。 自尊心使得一个人自强、自立、自律 , 受人尊重 , 因而获得更多与他人合作的机会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自尊心是一种演化理性(不同于工具理性) 。
但自尊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 表现之一是 , 自尊心使得人们常常拒绝接受批评 , 尤其是公开的指责和来自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的批评 。 自尊心越强的人 , 越容易被批评冒犯 。 他们习惯于把他人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人格的不敬、能力的贬低、身份的羞辱和威信的损害 。 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 , 他们常常会对批评者发起“复仇”行动 。 在做出反击的时候 , 他们很少进行理性计算 。 出于自尊 , 他们宁可“鸡蛋碰石头” , “胳膊拧大腿” 。 中世纪欧洲贵族间盛行的“决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自尊走到极端就是自恋(narcissism)和偏执(paranoid) 。 自恋者和偏执狂不仅不接受批评 , 拒绝认错 , 而且会用新的、更大的错误掩盖旧的、相对小的错误 , 以证明他们从来就没有犯过任何错误 。 结果是 , 错上加错 , 欲罢不能 , 灾难不断 , 直到没有机会再犯更大的错误为止 。
对芸芸众生而言 , 自恋和偏执损害的只是自己的财富、事业、生活 , 最多是个体的身家性命 , 因为他们可用的资源有限 。 麻烦在于 , 由于政治游戏更青睐自恋狂 , 位高权重的人往往有远高于常人的自恋倾向和偏执倾向 。 他们呼风唤雨 , 支配大量社会资源 , 甚至拥有生杀大权 。 他们的自恋和偏执 , 他们的错上加错 , 常常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 甚至生灵涂炭 。
【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
文章图片
德军在波兰进行的闪电战
希特勒就是一个典型的自恋狂 , 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自恋狂 。 他从来容不得别人的批评 , 包括他最信任的左膀右臂的批评 。 在入侵波兰的三天前 , 即1939年8月29日 , 他的副手赫尔曼·戈林仍然在寻求避免跟英国人的冲突 , 建议他没有必要“赌上一切” 。 希特勒回答说:“在我的整个生命中 , 我总是把所有筹码放在桌上 。 ”入侵波兰挑起世界大战 , 出乎希特勒的预料 , 被证明是一个错误 , 但他没有设法改正这个错误 , 而是走向一个更大的错误——征服法国 。 占领法国后 , 希特勒觉得自己已经赢得了战争 , 想诱使英国签订停战协议 。 丘吉尔不买账 , 希特勒又发起“不列颠之战” 。 不列颠之战未能让英国屈服 , 他又走向一个最大的错误——发起闪电战 , 计划用三个月时间拿下苏联 。 他认为 , 只要拿下苏联 , 英国人就会乖乖投降 , 美国就没有可能参战 , 他之前的所有决策就都将被证明是正确的!
可惜 , 他没能如愿 , 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他的“滑铁卢” 。
斯大林格勒战役被认为是二战史最关键、也最惨烈的战役 , 双方死伤人数超过160万 。 希特勒命令德军不惜一切代价占领斯大林格勒 , 与其说是为了达到军事目的 , 不如说是为了希特勒本人的心理满足 , 因为 , 这毕竟是一座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 。 对斯大林来说 , 保卫斯大林格勒 , 也关乎自己的尊严和荣耀 , 所以他命令红军“绝不后退一步” , 违者杀无赦 。 在德军第6集团被苏联红军包围后 , 希特勒仍然固执己见地命令保卢斯将军坚守阵地 , 不得突围 , 结果全军覆没 , 战争局势彻底逆转 。
【爱历史】张维迎:自尊陷阱
文章图片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复仇意味着“以眼还眼 , 以牙还牙” 。 复仇就是捍卫自尊 , 是所有文化中都存在的、受到赞许的社会规范 。 复仇作为一种威慑 , 使对方认识到损人利己的策略最终得不偿失 , 不如主动合作好 。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复仇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 。
但复仇也有消极的一面:容易导致冲突升级 , 两败俱伤 。 一个小小的、甚至无意的冒犯 , 常常引发灾难性后果 。 复仇之所以升级 , 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偏差(informationbias)和道德尺度偏差(moralizationgap) 。 信息偏差是指 , 双方对伤害行为的动机、伤害程度和潜在后果有不同的感知 。 道德尺度偏差是指 , 双方对公平、正义、合理有不同的标准;并且 , 人们倾向于原谅自己 , 苛求别人 。 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指出 , 在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 , 交战双方很像坐在汽车后座向父母告状的兄弟俩:“他先打了我!”“他出手比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