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什么是别纸?明明一封书信能说完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放入别纸( 二 )


及至唐初 , 别纸的使用频率曾大大降低 。 按杜友晋《新定书仪镜》引卢藏用《仪例》所言:“古今书仪皆有单复两体 , 但书疏之意本以代辞 , 苟能宣心 , 不在单复 , 即能叙致周备 , 首末合宜 , 何必一封之中 , 都为数纸 。 今通婚及重丧吊答量留复体 , 自余悉用单书 。 ”
【爱历史】什么是别纸?明明一封书信能说完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放入别纸
文章图片
将两封及以上的书信放到同一信函中 , 即为“复书” , 可见别纸也是复书的一种 。 但在唐朝初年 , 除了红白二事要用复书外 , 其余场合却多用单书 。 是以 , 别纸出现的频率自然大不如从前 。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可归结为两方面:一是唐朝以武立国 , 达官显贵多为武将出身 , 对社交礼仪要求不高;二是唐朝初建 , 官僚体系尚未成熟 , 故人情往来没有太多讲究 。
但随着晚唐藩镇体制下士人请谒风气的流行 , 别纸在此时期又逐渐增多 , 已成定式 。 时 , 世人“凡修书 , 先修寒温 , 后便问体气 , 别纸最后” 。
【爱历史】什么是别纸?明明一封书信能说完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放入别纸
文章图片
当时的复书一般有三封书札 , 第一封嘘寒问暖:您那里天气如何?第二封祝好请愿:许久未见 , 您还好吧?祝您身体康健!到了第三封的别纸中 , 才开始讲正事 , 顺便交流一下真情实感......
这种情况 , 在北宋初年仍十分流行 。 司马光曾在《书仪》中指出:“今人与尊官书多为三幅 , 其辞意重复 , 殊无义理 。 凡与人书 , 所以为尊敬者在于礼数辞语 , 岂以多纸为恭耶!”
随着复书愈发流于形式 , 以往“洒脱随意”的别纸 , 也有了固定格式与用语 。 至两宋时期 , 别纸“每幅皆具(官)衔” , 不仅要注明年月日 , 还得将其单独封缄 , 以示对收信人的尊敬 。
【爱历史】什么是别纸?明明一封书信能说完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放入别纸
文章图片
及至后世 , 元代不遵中原礼法 , 而明朝又流行短小尺牍 , 讲究“言辞达意” , 故流行一时的别纸 , 便逐渐被淹没在了历史长河当中 。 直到近现代考古学家对敦煌文献的发掘 , 别纸这一独特文体才再次回到世人眼中 。
作者:瀛洲海客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陈寿撰 , 裴松之注《三国志》
〔2〕王使臻《出土唐宋“别纸”文体相关问题考述》
【爱历史】什么是别纸?明明一封书信能说完的事,为何还要专门放入别纸】〔3〕陈静《“别纸”考释》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