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在人格图里把弗洛伊德的三元关系、科胡特的自体和自己的关系、客体关系流派、自体客体的关系,把这些东西尝试着放到一起去 。
发现这样放进去,还是可靠的,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一个人格图 。
在人格图里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大家画一个圆,你可以在人格图里首先尝试画出人格图的最核心部分,那就是一个小孩与母亲为母子一体性的阶段 。
我们在这个人格图圆里画一个小圆;
接下来脐带被剪断,主客体分离了;
到六月时,妈妈的客体和孩子的自我,或叫做自体之间就分开了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于是我们得到人格图里第二个东西,就是一个大大的母亲,一个小小的孩子,又分开了;
再往下走的时候,我们就进入到三岁时候的弗洛伊德的俄狄普斯期了,这时我们将得到一个三岁时候的妈妈,三岁时候的爸爸和三岁时候的孩子 。
到此为止,我们可以把之前的几个流派都放进去,这就形成了一个人格图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人格图最主要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各流派都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分裂的,不是一个整体 。
这种观点和中国哲学的思想是相反的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中国哲学始终都想把人纳入到一个宇宙的范畴里,于是产生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并没有去分开主体和客体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在西方的精神分析里谈的是斗争哲学,分裂哲学,他们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并不是统一的,而是分裂的 。
克恩伯格试图创造出的各流派之间人格整合的东西,仍然有他的载体 。
克恩伯格整合各流派的载体是什么呢?
他抓住了一个东西:驱力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如果我们沿着驱力的视角看克恩伯格做的整合图,就比较容易看懂了 。
借助驱力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和妈妈分离之后,产生了母婴关系 。这时儿童就有了指向早年未分化的母亲的驱力 。
到了俄狄普斯期孩子又分化成自体和两个客体:一个爸爸的,一个妈妈的不同的客体,这时孩子又有另外一种指向不同的客体的驱力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克恩伯格主要是对边缘型人格障碍和自恋型人格障碍进行了很多精神分析的工作 。他在这些工作中逐渐摸索出一套关于这些人的人格模式 。
比如他发现这些人的人格里拥有一个真实的自我,拥有一个理想的自我,还拥有一个理想的客体 。
这些不同的自体、客体之间都充满着驱动力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这一切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我们人格的内部是分裂的状况 。
就像联合国一样,有那么多的成员国,其实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分裂的 。虽然是分裂的,我们却共同地在联合国这个大旗下工作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这样就构成了所谓的人格 。
看起来我们既拥有完整的、统一的性格,但是实际上每一个人的性格内部又充满着分裂,这说明人的确有不同的性格侧面 。
由这一讲我们又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分裂 。
真正有核心价值的心理学知识,建议收藏

文章插图
1、科胡特的自体是对内的,对别人视而不见,所以叫自体客体 。
2、弗主和克莱因的自体是要找个外在对象的,并且试图改造对方成为自己需要或想象的样子 。
3、拉康的自体是要在他人身上找虚幻的理想状态 。
4、荣格的自体是要在一切自然和人造物的身上找一个破碎的自我再拼贴还原成自己 。
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玩的游戏,只不过有的人在自己身上玩,有的人在他人身上玩,有的人在地板上玩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