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中国史籍之丰富 , 并世无可与之争者 。 』中国人为何如此重视历史?因为历史并非简单的『秉笔直书』 , 而是事实和价值观的统一 。 除了『信信疑疑』的真实性维度外 , 还要有『善善恶恶』的价值判断 , 并以此确立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观 。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 , 在中国历史上 , “历史作家”层出不穷、持续不断 , 这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比不上的 。 其他亚洲国家也有许多远古的传说 , 但并没有真正的“历史”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在黑格尔看来 , 历史是主观意志和客观意志在“国家”内的结合 , 也就是说历史既要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上 , 又要在叙述记录的过程中赋予其价值观念 , 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延续的基础 。 中国古代的著作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 然而如果按现代历史学的分类 , 许多原先属于经部的作品就要被列入“历史学”著作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教育家蔡元培在构建民国初期的学科建制的时候 , 废除了经学科 , 将原先属于经部的作品分列到不同的“现代学科”中 , 如《尚书》《春秋》和“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归入历史 , 《诗经》归入文学 , 《周易》《论语》《孟子》等归入哲学 。 这样的划分多少有点割裂 , 只能说明当时中国自身的学科传统在西方教育体系的冲击之下已难以维持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即便抛开现代的学科分类 , 在中国古代 , 经史关系也很复杂 , 儒家经典记载了圣人之制和圣人之事 , 如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所说“六经皆先王之政典” , 然而如何通过这些记载体察“先王之道” , 以指导当下的具体实践 , 仍是一个哲学上的难题 。 “道”“大音希声 , 大象无形” , 后人要探幽发微 , 需索之于载道之文 , 首要的就是研读“史籍”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中国)所尚者儒学 , 儒以六经为依归 , 六经皆古史也 。 祖述尧舜 , 遵先王之法 , 为奕世不易之规 。 ”由此他认为 , “则称中国为历史之国家可也”(《中国史学史》绪言) 。 可以说 , 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处于主导地位的儒家 , 数千年历史著作薪火不断 , 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传递中华文明的文化本源和精神本质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近代出现了“疑古”思潮 , 历史学家顾颉刚和傅斯年等认为所有古代的历史以及尧舜的圣王形象都是被后人“层累”地构建起来的 , 这从注重“史实”的现代历史学科的要求而言是合理的 , 但“疑古”思潮的真正目的是要从解构“古史传统”入手 , 来批判附着于这些圣王传说背后的价值观 , 这一点是需要反思的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在顾颉刚和傅斯年等人看来 , 章太炎的历史观有强烈的价值诉求 。 他所提倡的典章、制度和掌故 , 目的是要用“国粹来发起信心” , 让积贫积弱的中国人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 , 坚守对自己民族的信心 , 以图救亡图存 。 对此 , 晚清国粹派和康有为也有相似的看法 , 即坚守信仰的民族一旦时机成熟 , 国家可以恢复;而若历史记忆被清除 , 那么国家和文明就被永久“删除”了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康有为、章太炎面临着当时社会体系的巨大转折 , 即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 而这是与传统中国的天下秩序(朝贡体系)所不同的理念 。 但即便如此 , 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时候 , 中国人也一直在坚守统一的中华文明 , 并没有如世界上其他大帝国那样分崩离析 , 只是在文明型国家的基础上 , 增加了“祖国”的因素 , 由此对民族和文明的感情转化为对于实体国家的爱 。
【历史故事】中国为历史之国家——何为历史
文章图片
无论是对西方殖民者的反抗、对日本侵略者的抵抗 , 其核心都是中国人炽热的爱国情怀 , 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强烈诉求 。 行文至此 , 笔者感慨万千 , 了解历史才能看清未来 , 也许除了中国历史 , 我们还应该了解其他国家的历史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 应该建立在对不同地区历史、文化了解的基础上 , 才得以不断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