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珠算与筹算( 三 )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珠算盘的是明初的《对相四言》 。明代中期公元十五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珠算盘的规格:“算盘式:一尺二寸长 , 四寸二分大 。框六分厚 , 九分大 , ……线上二子 , 一一寸一分;线下五子 , 三寸一分 。长短大小 , 看子而做 。”把上二子和下五子隔开的不是木制的横梁 , 而是一条线 。比较详细地说明珠算用法的现存著作有徐心鲁的《盘珠算法》(公元1573年)、柯尚_迁的《数学通轨》(公元1578年)、朱载堉(1536—1611)的《算学新说》(公元1584年)、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公元1592年)等 , 以程大位的著作流传最广 。
值得指出的是 , 在元代中叶和元末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珠算的 。例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刘因在他的《静修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关于算盘的五言绝诗;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把婢仆贬作算盘珠 , 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上误放来生债”提到“去那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 , 等等 。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 , 说明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 , 也说明它是比较时新的东西 。因此可以认为 , 珠算出现在元代中叶 , 元末明初已经普遍应用了 。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我国的珠算出现在汉代 , 他们的根据是汉徐岳著、北周甄蛮注的《数术记遗》已经明确提到珠算 。我国数学家、数学史家钱宝琮(1892—1974)曾经考证过 , 《数术记遗》是甄鸾依托伪造而自己注释的书 。在北周时 , 乘、除运算都在上、中、下三层进行 , 又没有简化乘、除法的歌诀 , 因此甄鸾注释的珠算 , 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记数工具或者只能作加减法的简单算盘 , 和后来出现的珠算是完全不同的 。
珠算还传到朝鲜、日本等国 , 对这些国家的计算技术的发展曾经起过一定的作用 。日本人在十七世纪中叶 , 在中国算盘的基础上 , 改成梁上一珠、珠作棱形的日本算盘 。
- 中国古代的数学
- 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酒瓶中的数学
- 【游戏迷】《暖雪》水,能用就用,等于胡牌的输出型武器搭配
- 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生活中的圆
- 小学生暑假数学日记: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 五年级数学日记大全:有趣的数学实验
- 【就爱时尚】时隔20年“衬衫搭牛仔裤”,依然能惊艳时尚圈,穿出御姐气质范
-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350字:0的重要性
- 一年级奥数题(解决问题)及答案:两根电线的总长
- 三年级奥数题及答案:水桶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