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上海TB#香港有家“上海侨冠理发店”( 二 )
照片拍摄于1870年代后期位于皇后大道西一带店铺 。
属华人聚居处 , 地方狭窄 , 各幢楼房排屋式并列 。
1841年 , 香港开埠;1843年 , 上海开埠 。
1931年在香港的上海人只有3768人 。
我们常说的“省港一家” , 指的是1949年以前 , 香港与广东在文化上是一体的 。 1937年的时候 , 香港只是一个拥有100万人口的广东人移民城市 。
1937年抗战爆发后的四年间 , 人们躲避战争相继来此 , 香港人口增至160多万 。 香港开始有了这么多广东以外的“外省人” , 其中不乏南来的上海人 。
在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里 , 徐太太对住在上海租界孤岛的白家说:“这两年 , 上海人在香港 , 真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 ”
可惜 , 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 , 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到1945年 , 使得香港人口又只剩下了60万人 。 再往后 , 随着国共内战 , 下一个人口的涨潮更为猛烈 , 更多新移民涌入香港 。 53年时 , 香港人口达到250万 。
文章图片
先施百货公司
上世纪中期 , 上海电影界的大亨在香港兴办公司 , 永安、先施等百货商店建立了香港分部;于此同时 , 香港的纺织业也应运而生;上海的裁缝店、理发店、饭店也随着上海人的南下 , 渐渐风生水起 。 香港成了上海的后方与避难地 , 渐渐被“上海化” 。
再者 , 托二战后制造业的“福” , 香港分担发达国家转移出来的部分劳动密集型轻工业 , 在战后的经济长繁荣周期中占了先机 , 迎来了“花样年华” 。 而同时期内地的情况各位也懂的 , 于是移民潮导致的人口暴升也使得香港那时多的是廉价劳动力 。
上海人在香港
文章图片
60年代香港从山顶向中环方向拍摄
说回我们开篇提到的侨冠发屋 , 老板高师傅的上海话里听起来是带有点扬州口音的 。 也就是说 , 事实上香港人所讲的上海人 , 不一定特指正宗的上海人 。 上海人是一个统称 , 江浙等地的都叫是“上海人” 。
文章图片
九龙的深水埗曾经也是上海人聚集的地方
许多早年到香港来发展的人都用“蹩脚”来形容当时的香港 。
“比上海忒般(差)多了 , 没高楼大厦 , 都是三四层高的唐楼 。 中环、湾仔、铜锣湾都是后来填海发展的 。 香港老早小来兮的 , 人也没噶多 。 ”
“埃个辰光 , 上海繁华过香港 。 不过解放以后上海就忒般了 。 到五几年要粮票 , 就更加尴尬了 。 侬要买好的东西 , 没的 。 衣裳嘛 , 清一色蓝布衣裳 。 ”
文章图片
上世纪60年代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街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上海理发店最兴旺的时期 。 上海的另一个代名词就是“时髦” , 打扮、饮食无一不走在香港潮流的前沿 。 上海理发师傅给香港带来了“平头装”“蛋挞头”“飞机头”等经典发型 , 加上剪发手法特别、服务周到、价格实惠 , 格外受欢迎 。
上海师傅甚至让本地师傅有了危机感 。 早前香港理发店吃饭是挂个“休息”牌子要打烊的 , 后来上海人来了 , 就不敢了 。
文章图片
80年代香港街头
到了八十年代 , 香港和上海薪资悬殊 , 许多上海人还利用探亲签注到亲戚的理发店里打过工 。 那时探亲批三个月 。 到了剃头店里 , 先学一个礼拜汏头 , 然后可以做80日工 。 一个月赚三四千 , 总共好赚万把块转去 , 蛮适意了 。 当时上海工资才只有几百块 。
记得十年前陪母亲去香港探望她的小姊妹 , 她告诉我们 , 香港是没有退休金的 , 也就等于没有退休年龄 , 有得做就有得拿 , 做到不能做为止 。
- 站在历史门前▲长大后成上海滩女星,今一组老照片卖百万,因长得好看被舅舅卖掉
- 「上观新闻」最风雅的樱花季在“云上”等你
- #铁汉话沧桑TB#而后成为了司马懿的最大克星,曹操无意之间收下一养子
- 「历史门前的小子」后来随丈夫做汉奸,事后才知她真英雄,她是上海滩红极一时的女星
- #缥缈峰下一粒沙TB#却衍生了对皇权威胁更大的内阁,朱元璋废除丞相制
- #一文看懂装修#多可惜!教你3个改造小妙招,能省不少钱,旧羽绒服别扔了
- 钓鱼精英堂@上海人叫虎头鱼,广州人叫石九公,一种用来煲汤十分鲜美的海鱼
- 创意的收藏家▲它可能价值45万!,家里有这些银行卡的上海人注意了!千万别扔了
- [政协往事]| 上海租界是怎样形成的,钩沉
- 「上观新闻」清明天气竟然真的“雨纷纷”?,上海阴雨延续至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