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苏」从外出闯荡到回乡创业,在乡愁里复苏的致富梦想( 二 )


 「复苏」从外出闯荡到回乡创业,在乡愁里复苏的致富梦想
文章图片
周定满和妻子、大儿子在天安门合影
再后来,周定满去了唐山市的曹妃甸,在那里的物流港看了一年的码头,但待遇也不是他心中期望的。就这样,在退伍回来的头几年,为了奋斗出全家人的幸福生活,周定满走出山村,在外辗转打拼,但五六年过去,不仅没有陪伴和照顾好家人,收入也不尽人意。几经周折,周定满想起了家里的手工粉条手艺,作为船庄粉条的第五代传人,他从小是看着爷爷制粉长大的。
迁西县层峦耸翠,河川纵横,由于气候和土质特殊,生产的红薯口味甘甜,船庄村300多年前就有用红薯加工制作粉条的习惯,到了周定满父亲这一代,粉条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家餐桌,还经常到集市上卖一些以贴补家用。
有年春节,几位在外地工作的亲戚来找父亲购买粉条,打算过年后离开家乡时带上,他们说,在外工作时间长了,想家的时候,特别馋念这份家乡的味道。周定满蓦然醒悟,从亲戚们的这份乡愁中看到了商机,才发现之前自己原来一直在端着金碗讨饭吃,于是当即决定放弃在外闯荡,回村创业。
周定满:“那时候我记得是2003、2004年,我顺着北京、天津,还有秦皇岛地区都考察过,这种纯手工粉条没有。因为这个纯手工粉条制作比较繁琐,工艺比较老化,它的产量比较少,但是革新过技术的粉条做出来,口感和感觉都没有过去小时候吃的粉条的感觉。”
 「复苏」从外出闯荡到回乡创业,在乡愁里复苏的致富梦想
文章图片
周定满和父亲一起制作手工粉条
回到老家农村,周定满继承了船庄粉条第五代传人的名号,一头扎进手工作坊,跟着父亲从打芡、揣面、漏浆到捯粉和晾晒做起,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并尝试着改良创新,当年冬天仅粉条就卖了3000多斤,收入1万多块钱。这下,周定满有了信心,他又开始琢磨在保持手工制作的基础上,怎样改进工艺和提升质量。
周定满:“我也是一直在探索找一些捷径,让它省时、省工、省力,也尝试着做过省时的粉条,但是粉条质量不好,后来一点一点转变过来了,就得坚持这种传统的工艺,省时的可能对粉条的质量都有影响。”
由于坚持手工制作的精髓,周定满的船庄粉条推出后受到了欢迎,许多消费者凭着对小时候粉条口味的印象,闻讯前来采购,周定满的特产店生意越来越好。这个时候,作为一名退伍兵,周定满并没有忘记肩头的责任,他在2013年成立了甘薯专业合作社,拉着村子里的乡亲们一起干,并带动了周边村庄。
周定满:“现在我们村子的粉条,产量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快,就是销售粉条的钱,我们村都能达到300万。我们周边的村,看着我们这个有利润了,他们也成立了一个粉坊,也都是从我们这里学习这个技术。”
周定满的奉献情怀和军人作风,得到了乡领导和村民们的肯定。2017年7月,尹庄乡党委委任他为村党支部代理书记,第二年经过选举,正式担任了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从此,他一门心思扑在了为乡亲们服务的工作上。
何丽娟:“像拆违建的时候,他天黑了都不回来,一直在村里盯着,夏天时候晒得特别黑,那时候也没喊苦也没喊累,而且就是协调,上面是领导,下面是老百姓,我也不知道他怎么做到的,确实是挺过来了。”
 「复苏」从外出闯荡到回乡创业,在乡愁里复苏的致富梦想
文章图片
周定满在村里参加防疫工作
因为曾经是个兵,周定满退役这些年,为乡亲们服务的初心一直未曾改变。前些年,由于在外打拼,本身自顾不暇,如今,当他在乡愁里复苏了自己的创业梦想,有了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来帮助乡亲们做点有意义的事,即便再忙再累,他也愿意。
周定满:“因为咱们经过部队的锻炼之后,对社会都有一定的情结,讲究奉献。当时我妻子说你去吧,少收入点,咱们少花点,但是能够把村子给带好,能够给庄里带出来,都致富,都有钱花,咱们也就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