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网』东营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苟田田的战“疫”日记:"我们的同胞,需要我们自己救"


有人说过 , 哪有什么生而英勇 , 只是有人选择了无畏与担当;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 , 有的只是挺身而出、披上战袍的凡人 。 苟田田 , 一袭白衣 , 纤纤身量 , 不惧危险 , 54个日夜无悔鏖战 , 一路碾压险与阻 , 勇敢地擎起生命的希望 , 忠实地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好好对待照顾每一位病人 。
——题记
鼠年开春 , 山河有“恙” 。 东营 , 一个疫情“零感染”的小城 , 同样吹响了“驰援湖北”的集结号 , 5批77名医护人员陆续踏上征程 。
『东营网』东营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苟田田的战“疫”日记:"我们的同胞,需要我们自己救"
本文插图
苟田田 , 东营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长、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 , 用“日记”形式记录下54个日夜的奋战与洗礼 , 让我们看到了“一袭白衣”从披上“战袍”到前沿鏖战 , 从逆行而往到喜卸“战甲”的最美身影 。
有人问我们:“怕吗?”我说:“怕 , 但不能怕 。 我们的同胞 , 需要我们自己救 。 ”
——摘自苟田田2月5日的日记
黄冈市 , 一度是湖北省除武汉以外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 为应收尽收感染患者 , 原定于2020年5月投入使用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紧急改建 , 成为黄冈版“小汤山医院” 。 这里就是苟田田和她的战友共同“战斗”的地方 。
1月25日23:40 , 苟田田随医疗队抵达武汉;1月26日凌晨2点 , 到达黄冈市黄州区;不到2天的培训之后 , 苟田田正式加入到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危重组 , 负责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 在隔离病区 , 护理工作既需要参与治疗 , 还要时时观察病情、照护病人 , 这让护理人员成为最接近患者、与患者相处时间最长的人群 , 感染风险大大增加 。 而护理危重症病人 , 无疑让这种风险达到了顶点 。
2月5日 , 苟田田的日记中有这么一段文字:
怀着紧张忐忑的心情走进隔离病房 , 看着躺在床上的84岁的老奶奶 , 很清醒 , 很无助 。 我瞬间忘记了紧张 , 战胜了恐惧 , “奶奶 , 您多大年纪了啊?”“奶奶 , 您有什么不舒服吗?”过了一会儿 , 老奶奶才用方言说了一句话 , “你不走吧?”瞬间心酸 , 我说“我不走 , 我们都不走 。 ”
有人问我们:“怕吗?”我说:“怕 , 但不能怕 。 可怕的是病毒 , 不是病人 。 当我戴上燕尾帽的那一刻起 , 我就肩负起了一份责任 , 一份义务 。 患者在这里 , 这里就是战场 , 我们就是战士 。 我们的同胞 , 需要我们自己救 。 ”
苟田田有多年在急诊科室积累的护理经验 , 有多次参加技能比赛的“积淀” , 有好学好问的工作态度 , 这让她很快就适应了危重症病区的工作节奏:抽血、配药、喂药、输液、吸痰、调整呼吸机参数、整理全身管路、记录仪器参数、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 有个全身剥脱性皮炎 , 渗液严重的患者 , 每小时都要翻身换药 , 还有喂饭、大小便等生活护理任务和心理护理任务 。 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速度经常让人措手不及 , 苟田田在上班的每时每刻都紧紧盯着监护仪上的各个参数 , 丝毫不敢松懈 , 她那时每天最愿意听到的一句话就是“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
2月16日 , 苟田田的日记:今天是来到黄冈的第二十三天 , 昨天护理的5床阿姨恢复得很好 , 已经能和我聊天了 , 她说:“你们还没走?”我说:“疫情还没结束 , 我们不能走 。 我们是山东医疗队第一批支援黄冈的 。 ”阿姨说:“我知道你们是什么时候来的 , 我都知道 。 你们真厉害 , 也不怕 。 ”我说:“我们是医生、是护士 , 不能怕 。 ”面对死亡 , 我无能为力 , 只能给你们更悉心的照顾 。 我相信 , 我们一定能共渡难关 。 中国 , 加油!
“我怕吗?”苟田田在静下来时常想这个问题 , “怕 , 怕护目镜会错位 , 怕口罩会移动 , 怕一个飞沫带来的病毒……但我不能怕 , 因为我是一名护士 , 一名战‘疫’一线的战士 , 冲锋号吹响 , 必须往前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