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翠花#民本思想与君主之私:贯穿明代发展史的君臣之争( 三 )


#完颜翠花#民本思想与君主之私:贯穿明代发展史的君臣之争
文章图片
孟子的民本思想 , “民贵君轻”这种理念被朱元璋深恶痛绝结语
首先 , 明代君臣冲突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为洪武到正统年间的君臣冲突 , 此时“君强臣弱” , 君臣斗争虽然偶有发生 , 但是都被强大的君权所压制 , 矛盾冲突并不明显;第二阶段是明中期 , 自土木堡之变后明代大臣开始反抗 , 大规模的君权斗争集中爆发于明中期 , 皇帝和大臣们的斗争手段也是越来越高明 , 纵观所有朝代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争斗 , 都没有明代中期那般精彩和震撼;第三阶段是在晚明时期 , 大臣们延续了数百年的政治斗争传统 , 甚至达到了可以任意操纵皇帝的地步 , 这种权力分配模式的倒置 , 使皇帝不断在国家大事和与大臣斗争中奔走徘徊 , 最终力不从心 , 直到明朝灭亡 , 这种“臣强君弱”的局面还没有停息 , 甚至在之后的南明政权中依然延续 。
#完颜翠花#民本思想与君主之私:贯穿明代发展史的君臣之争
文章图片
明代君臣斗争的第一个根源在与政治理念的分歧 , 第二个根源则是民本观念与君主“私天下”观念的冲突 。 士大夫对于民本观念的推崇 , 让他们不断与皇帝产生冲突 , 甚至为了民本问题付出生命都在所不辞 。 而君主却仍然“唯我独尊” , 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即刻彰显出“君重民轻”的私天下本质 , 和大臣们的思想完全冲突 , 因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可调和的矛盾 。 总体来说 , 明代的君臣冲突有好有坏 , 好的方面是大臣们可以发表自己正确的见解 , 减少皇帝的失误 , 还可以用民本思想制约君主“私天下”观念 , 保证民生安稳;坏处就是大臣们的逐渐强势对于君主的权力威胁太大 , 封建时代的国家如果只有大臣而没有君主 , 那么也就离灭国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