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从“暨艳案”入手,谈东吴政权内部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权力斗争

三国时期 , 东吴政权坐拥江东六郡 , 与曹魏政权和蜀汉政权鼎足而立 。 同蜀汉政权一样 , 东吴政权也是外来政权 , 这两个政权的覆灭在一定程度上与没有处理好与土著士族的关系密不可分 。 不同于蜀汉政权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完全压制益州士族发展 , 孙吴政权在不同的发展时期 , 对早期跟随起家的淮泗集团与本地江东士族之间的权力配置有所侧重 , 但是随着三国鼎足之势已成 , 北伐难以突破 , 东吴政权内部的权力配置不能不朝着有利于江东士族的方向发展 。 作为淮泗集团背后靠山 , 孙权不愿看到江东士族过度坐大 , 便利用各种机会打压江东士族的崛起 , 发生在黄武三年的"暨艳案"就是其中一例 。 尽管孙权在位时尚能凭借权威把握好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之间的权力平衡 , 安抚江东士族的不满情绪 , 但是 , 随着孙亮、孙皓等君主即位 , 统治昏庸残暴 , 使得江东士族逐渐对孙吴政权失去了信心 , 东晋大军南下江东之际 , 江东士族并没有作坚决的抵抗 , 伴随"金陵王气黯然收 , 一片降幡出石头" , 东吴政权黯然退场 , 而依附于东吴政权的淮泗集团和江东士族成了"亡国之余" , 直到西晋灭亡 , 原东吴显贵士族都没能实现昔日辉煌 。
公元220年 , 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 , 建立曹魏政权 , 三国鼎足之势形成 。 由于北伐始终无法取得突破 , 为了确保江东之地的稳定 , 孙权长期重视对江东士族的任用 , 以顾雍为首的文臣 , 陆逊为首的武将大量进入东吴政权中高层 。 面对江东士族的势力迅猛发展大有赶超自家的老班底淮泗集团的现状 , 孙权对江东士族的猜忌之心日重 , 并相继采取了一系列的打击措施 , "暨艳案"就是孙权出手的第一招 。
【历史故事】从“暨艳案”入手,谈东吴政权内部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权力斗争
文章图片
【历史故事】从“暨艳案”入手,谈东吴政权内部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权力斗争
文章图片
"暨艳案"发生在黄武三年(公元224年) , 案件的主角是吴郡人暨艳和张温 。 张温是吴郡士族大姓 , 与吴郡顾氏关系密切 。 暨艳则出身一般 , 是由张温引荐入仕 , 先是担任选曹郎 , 后又担任选曹尚书 , 负责铨选、沙汰官吏的事宜 。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艳字子休 , 亦吴郡人也 , 温引致之 , 以为选曹郎 , 至尚书 。 "
《张温传》中对暨艳的的评价为"艳性狷厉 , 好为清议" , 他上任后 , 在张温的支持下 , 二人以"核选三署"为名 , 行"弹射百僚"之实 , 矛头所指大都是淮泗集团人物 , 如青州北海人丞相孙邵、徐州广陵人鄱阳太守王靖 。
孙权不顾骆统、陆瑁等人上疏求情 , 决定严惩暨艳和张温等人 。 暨艳以及选曹郎徐彪被迫自杀 , 提拔并支持暨艳的张温被罢黜禁锢 , 张温两个弟弟张祗、张白被牵连禁锢 , 就连张温的姐妹也因为"暨艳案"受到牵连 , 被迫改嫁 。
《三国志·吴书·张温传》:"温宿与艳、彪同意 , 数交书疏 , 闻问往还 , 即罪温……二弟祗、白 , 亦有才名 , 与温俱废 。 "
【历史故事】从“暨艳案”入手,谈东吴政权内部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的权力斗争】《文士传》:"温姊妹三人皆有节行 , 为温事 , 已嫁者皆见录夺 。 "
从权力结构分类看 , 除了孙氏宗族本身外 , 东部政权内部主要有两大利益集团 。 一个是由江北而来的淮泗集团 , 另一个是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 。 东吴政权的建立是以孙策率淮泗兵进入江东 , 横扫诸侯为起点的 , 但真正完成建国则要等到东吴政权从淮泗化到江东化的转变完成 。 在这期间 , 在孙策、孙权兄弟非常倚重淮泗集团 , 对待江东士族的态度由轻视转向重视 。 淮泗集团与江东士族之间的斗争 , 也从敌对关系转向缓和关系 。
虽然孙策的父亲孙坚是江东吴郡人 , 但是 , 孙策从袁术那里讨回的父亲旧部以及招募的兵卒却大多来自淮河、泗水一带 。
(孙)坚又募诸商旅即淮、泗精兵 , 合千许人 , 与(朱)俊兵力奋击 , 所向无前 。 --《三国志·孙坚传》
淮泗集团的代表人物有周瑜、张昭、鲁肃、程普、周泰、诸葛瑾等 。 袁术曾任命周瑜和鲁肃分别为居巢长和东城长 , 周瑜和鲁肃认为袁术不能成就大事 , 都辞去官职渡江跟随孙策 , 孙策任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 , 鲁肃把全家都搬到了曲阿 。
袁术以周瑜为居巢长 , 临淮鲁肃为东城长 , 瑜、肃知术终无所成 , 皆弃官渡江从孙策 , 策以瑜为建威中郎将 。 肃因家于曲阿 。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