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

在历史上 , 诸葛亮处理人际关系非常高明 , 由于诸葛亮是最开始跟随刘备的一群人才 , 和关张赵差不多 , 和四川的官员阵营不同 。 在三国中后期 , 这些老一辈的蜀国人才都已经年迈去世 , 这时候朝廷中四川的官员人数越来越多 , 自然对诸葛亮非常不利 。 他们经常认为诸葛亮手握重兵 , 可能会造反 , 因此在后主面前说了诸葛亮不少坏话 。
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
文章图片
诸葛亮效忠蜀汉政权 , 很注意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 诸葛亮自己虽然位高权大 , 对君臣大义则毫不含糊、身体力行 。 如在北伐期间 , 李严给诸葛亮写信 , 劝他进爵称王 , 接受“九锡” 。 在过去 , 皇族以外的重臣封王时 , 可以享受“九锡” , 即九种器物的赏赐 。 受皇帝这种赏赐的大臣特别尊崇 , 具有同皇帝分享政权的荣誉 。 曹操就曾以魏王的身份受“九锡” , 同汉献帝分庭抗礼 。 李严在蜀汉政权中地位仅次于诸葛亮 。 他对诸葛亮权势的膨胀存有戒心 , 深以为虑 , 这样做想试试诸葛亮的心态 。
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
文章图片
诸葛亮立刻写信回答说:“我本来是东方才学低下之士 , 辅佐先帝 , 误被先帝重用 , 地位居大臣之首 , 所得俸禄赏赐也非常多 。 如今讨贼尚未奏效 , 知己还未报答 , 就比照齐桓公、晋文公那样受到尊崇 , 坐自贵大 , 这与义理不合 。 如果我们能够兴复汉室 , 北伐成功 , 那到时候再给我这些赏赐 , 我绝对不会推辞 。 ”在这里 , 诸葛亮表现不贪图个人名利、地位 , 认为北伐大业未成就称王进爵很不合适 , 对国家没好处 , 从而谢绝了李严这番“好意” 。
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
文章图片
其实 , 按照诸葛亮的功勋和威望 , 他是可以称王的 , 而且曹操早已经这样做了 。 但是 , 诸葛亮以蜀汉的利益为重 , 为了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 为了防止别人借机搬弄是非 , 挑拨蜀汉君臣之间的关系 , 他没有这样做 。 他光明磊落、襟怀坦荡 , 同李严的口是心非、虚情假意 , 形成了鲜明对比 。 如果李严能被诸葛亮的诚挚心迹所感动 , 能从诸葛亮的忠心报国思想中得到教益 , 他后来或许不至于犯那样大的错误 , 弄得身败名裂 。
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
文章图片
【蜗牛说历史@诸葛亮宛然谢绝,在群臣面前从不居功自傲,面对李严的“好意”】诸葛亮就是用一种无声的人格魅力让蜀国凝聚在一起了 , 虽然他手握重兵 , 但是他依然不居功自傲 , 同时对皇帝也是绝对的忠诚 。 正是这样 , 很多文学作品中给诸葛亮“美化忠诚” , 杜撰诸葛亮在收到刘禅诏书以后放弃一片大好的局面 , 然后回到成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