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疗队■北京医疗队的武汉65日 10个故事( 五 )


看着宁辰扶着床栏、接近濒死状态地喘气 , 臧学峰拼命思考怎样才能救下她 。 他尝试教她正确的呼吸方式 , 但宁辰无法自控;他把病房内所有能用的给氧设备都想了一遍 , 经鼻高流量外再套上一个储氧面罩 , 试图让宁辰能吸入哪怕多一点的氧气 。
他学会了有些“浮夸”的说话方式:见到一个患者 , 就大声告诉他们 , “我们是北京来的专家 , 这个病见多了 , 好治!”直到对方的眼里亮起希望的小火苗 。
北京医疗队■北京医疗队的武汉65日 10个故事
文章插图
2月25日 , 北京医疗队医生与专家讨论病人病例 。 摄影/新京报采访人员 陶冉
4 漫长的“查房”
从病房出来 , 看着长长的走廊 , 李艳一度觉得查房是一件完不成的事 。
全部病区开放后的第三天 , 北京医疗队收治患者达140人 , 接近峰值 。 6台有创呼吸机“搬”进了病区 , 普通病房里的医生们 , 干起了ICU的活儿 。
武汉协和西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张勇 , 一度觉得自己被人“挥着鞭子” 。 他与北京朝阳医院医生张黎明共同负责10层病区 。 两人颇有一些缘分 , 张勇的爱人也是医生 , 曾是张黎明的学生 。
这些年 , 学生一直想联系老师 , 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重聚 。
山东人张黎明性格随和 , 一口方言混合了山东各地口音 , 很有些幽默 , 张勇却有点“怵”他 。 北京医疗队收治的患者中 , 绝大多数为重症及危重症者 , 对部分患者而言 , 常规支持治疗显得不够 。
有患者病情加重 , 张黎明就催张勇去联系医院ICU;床位不够 , 就催张勇快点去弄机器 。 “每天被他‘拿着鞭子’在身后抽 。 他说 , 能弄来机器我就能插管 , 尽可能多弄 。 机器还没到 , 已经开始设计怎么安排人手了 。 ”张勇说 。
“重症病人需要更高级别的支持治疗 。 在我们病区 , 至少有五六位患者口唇紫绀、说话断续 , 有明显呼吸窘迫 , 需要气管插管 。 ”王峰介绍 。 然而 , 用来应对常规情况的医院ICU , 一时没有那么多床位;一些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 , 转运过程存在风险 。 两种因素 , 让很多病人无法上机 。
三个病区很快迎来收治峰值 。 2月6日 , 北京医疗队在院患者达到140人 , 床位接近满员 。
一个病区近50人 , 有时 , 李艳觉得查房查不到尽头 。 人多、病重 , 患者大多焦虑不安 , 需要大夫抚慰的 , 除了身体还有心灵 。 走到病床前 , 她除了思考治疗方案 , 还要回应患者的各类问题 , 往往上一秒还在考虑用药 , 下一秒就要切换“频道” , 思考如何安慰、说服、劝诫患者 。 常规情况 , 医生查房到中午就能结束 , 在隔离区 , 时间有时会延长一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