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贷@网络借款“小白”看过来!法官支招谨防“套路贷”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 今年前两个月有些企业效益受损举步维艰 , 不少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 为解燃眉之急 , 很多人选择了网络借款 , 因为他们认为在网上平台申请会更快捷 , 殊不知这对借款“小白”来说可能存在更多风险 。 本报为此采访法官 , 为大家详解网络借款要躲开哪些“坑” 。
套路贷@网络借款“小白”看过来!法官支招谨防“套路贷”
文章插图
1、不法网贷设置“砍头息”并“软暴力”催收
网络借款 , 又称网络借贷或者网络贷款 , 通常是指订立和履行都在互联网上完成的借款合同 。 我国合同法第196条规定 ,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 , 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 , 网络借款获得较快的发展 , 但由于正处于起步阶段 , 许多行业规则尚不完备 , 网络贷款公司的跑路、金融诈骗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 因此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文件逐步加强对网络借款的监管 。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介绍 , 通过网络进行借款逐渐成为趋势 , 借款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借款的各项步骤 , 这种形式下贷款人和借款人在整个交易流程中都不必见面 , 简化了交易成本 , 但是对于借款“小白”来说却也意味着更多的风险 。
2019年9月 , 公安部发布了十大“套路贷”典型案例 , 从中可以看出 , 犯罪分子依托网络借贷平台 , 采取打电话、发短信、发图片、“呼死你”软件滋扰等方式 , 设置“砍头息”、高额逾期费并实施“软暴力”催收 , 使得借款人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 , 连带自身及亲友的正常生活均遭受严重影响 。 如2017年6月以来 , 犯罪嫌疑人虞某组织人员假借网络借贷平台名义 , 发布“低利息、无担保”等虚假信息 , 诱骗借款人到平台借款 , 借款时索取身份信息及手机通讯录和通话记录 , 放贷时直接扣除30%“砍头息” , 要求借款人偿还全款 。 如果无力偿还 , 他们将对借款人以及其通讯录中的亲友、同事采用侮辱性语言、PS裸照等方式催收 , 逼使受害人交纳高额“逾期费” 。 一年半的事件 , 该团伙对913万余人次实施了“套路贷” , 涉案金额数亿元 。
2、双方约定的年利率不得超过36%
北京互联网法院法官介绍 , 当急需用钱或者资金周转不开需要进行网络借款时 , 借款人有必要练就一双避“坑”慧眼 。
首先 , 要看清向谁借款 。 在网络借款时 , 应当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贷款公司 。 金融机构需要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法颁发金融许可证 , 才能经营金融业务 。 金融机构在金融监管下从事贷款业务 , 交易流程违规风险小 , 对借款人权利保障更充分 。 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官网中 , 就可以查询金融机构的金融许可证信息 , 明辨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