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布衣』竹林七贤:魏晋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挣扎
说道魏晋文化 , 大家会想到什么?是“清谈”还是“玄学” , 我想大家始终绕不开的名字就是“竹林七贤”吧 , 他们几乎成为后世隐居山林的典范人物 , 而真实的“竹林七贤”真的没有那么洒脱 。
魏正始九年(248年) , 24岁的嵇康带着家眷从都城洛阳来到河内郡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寓居 。 这本是历史长河中很细微的一次人口流动 , 却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上起到了惊天动地的杠杆作用 。 此举引发的历史光芒贯穿将近两千年的时空 , 至今让我们炫目不已 。
文章图片
嵇康(224-263) , 早年丧父且家庭贫困 , 通过勤奋刻苦的学习 , 长大后精通文学、玄学、音乐等 , 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之一 。 史载其“身长七尺八寸 , 美词气 , 有风仪 , 而土木形骸 , 不自藻饰 , 人以为龙章凤姿 , 天质自然” 。 中国的政治体制喜欢将体制外的青年才俊纳入到体制中来 , 以免他们成为体制的敌人 。 曹魏朝廷就喜欢上了表里俱佳的嵇康 , 有意笼络 , 嵇康很顺利地迎娶了曹操曾孙女(一说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 成了皇亲国戚 , 官拜中散大夫 , 后世人称“嵇中散” 。 应该说 , 嵇康对于曹魏是感恩的 , 但嵇康也并不是政治白痴 , 当时司马氏与曹氏之间的明争暗斗 , 很多人已经看在眼里 , 嵇康身居闲职 , 无法左右国家命运 , 他不愿和黑暗政治同流合污 , 只能自我放逐 , 把目光投向了山阳——在那里 , 汉献帝退位后在此渡过余生 。 不久后 , 嵇康迎来了第一位朋友 。
阮籍(210-263) , 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 , 名门之后——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 , 曾任步兵校尉 , 世称“阮步兵” 。 这位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教育的精英在步入官场后 , 感受到了当时政治的黑暗 , 他逐渐学会了明哲保身和谨言慎行 。 就在当年 , 曹爽征召阮籍出任自己的参军 , 要拉他进入曹氏集团 。 阮籍不愿意被捆绑在任何派系上 , 便托病辞官归里 , 来到了山阳 。 紧接着 , 七人中最年长的也来了 。
山涛(205-283) , 河内怀县人(今河南武陟) , 同嵇康一样出身贫寒 , 但他没有嵇康的运气 , 苦读诗书的山涛到了40岁才混了个郡主簿 。 不过其对当时形势的敏锐度是非常高的 , 他选择了弃官而去 。
当时的三人 , 嵇康最年轻 , 但凭借其精深的学问、崇高的声誉和皇亲国戚的光环 , 成了领袖 。 不久之后阮籍的亲戚也来了 。
文章图片
【『黑水布衣』竹林七贤:魏晋知识分子的苦闷和挣扎】阮咸(生卒年不详) , 名声并不在阮籍之下 , 和叔叔并称“大小阮” 。 阮咸为人狂放 , 不拘礼法 , 尤其弹得一手好琵琶 。 后世将阮咸弹得琵琶简称为“阮” , 直至今日依然(琵琶其实是从西域传到中原的) 。 在阮咸之后 , 又来了两人 。
向秀(227-272) , 山涛同乡 , 早年对于仕途无兴趣 , 有隐居之志 , 恰好碰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 当然要来凑热闹了 。
刘伶(221-300) , 沛国(今安徽淮北)人 , 在后世 , 这位仁兄的名气是最大的 , 不过不是其文学作品 , 而是其酒仙的称号 。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 , 最擅长喝酒和品酒 , 还专门写了篇《酒德颂》谈喝酒的好处 。 评剧《刘伶醉酒》影响颇大 , 这也是刘伶在后世成名的原因 。
最后来的 , 是个神童 。
王戎(234-305) , 山东琅琊人(今山东临沂) , 生于名门琅琊王氏 , 从小聪慧 , 学问日益精进 , 善于清谈 。 但是这些年长者对于王戎是持保留意见的 , 王戎太年轻了 , 他根本对这个世界还不了解 。
就这样 , 山阳城外竹林中的7位常客: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 时常聚首 , 畅饮高谈 , 醉了就卧倒泉边 , 醒来继续清谈歌唱 , 所谓“竹林七贤” 。 看起来 , 他们是多么的逍遥快活啊 , 为何他们还有苦闷和挣扎的情绪在呢?其实他们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