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律师办公软件不是换个壳子的“钉钉”


带着观点看商业 。 超级观点 , 来自新商业践行者的前沿观察 。
文 | 特约观察员 闫昊明
编辑 | 崔砚冬
36氪■律师办公软件不是换个壳子的“钉钉”
本文插图
近期 , 法律界SaaS的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 。
疫情催化SaaS行业爆发增长 。 为律所提供信息智能存储服务的Everlaw宣布完成6200万美元C轮融资 。 著名的法律服务替代商Axiom的衍生子公司Knowable发布了合同数据管理平台 。 另一个极端是 , 融了4亿多的法律初创公司Atrium却宣布倒闭了 。
中国法律科技公司这几年在数量上发展迅速 , 在这个特殊的时点 , 结合这两年我对法律科技市场的观察 , 整理下我对法律界SaaS的看法 。
律师对SaaS的消极看法有哪些?
1、不符合律师实际作业习惯
其实 , 中国律所SaaS的订单量是不小的 , 例如iCourt和法蝉 , 起初几年都能够保持盈利能力 , 但是问题就出在老客户的复购率太低了 。 很多律所甚至产品没到期就放弃使用 , 因为这些SaaS和律师实际的作业习惯差的太远了 。 这里面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 , 一款产品很难兼顾所有律所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 , 产品的设计需求原型可能只是某一家律所 。 其次 , 创业公司团队组成偏向技术和营销 , 缺少有经验的律师作为核心成员 , 虽然产品经理会做访谈 , 但是由于缺乏实操经验 , 做出来的产品是其想象出来的律师作业方式 , 和实际的有很大差距 。
2、操作复杂
中国的律师团队一般不会太大 , 在项目协同上 , 除非是团队异地办公 , 很多时候在办公室吼一声都要比用软件协同高效 。 一般来讲 , 律师交接任务都需要互相解释交代一下 , 单纯的线上协同无法达到这个效果 。 于是某些软件的协同功能就成为律师之间记录工作交接情况的工具 , 实在是鸡肋 。
3、担心信息安全
基本上所有的律师SaaS都有云文档功能 。 但由于律所内部相对独立关系 , 很多文件涉及到商业秘密、客户资料 , 律师在使用这个功能时会将文档加密 , 以至于文档共享功能变成了网盘功能 。 此外 , 由于SaaS的服务模式是第三方提供服务器 , 所以很多律师觉得把客户文件传到别人服务器上终究不放心 。
4、同质化严重 , 功能大拼凑
很多SaaS软件功能都差不多 , 他们把其他产品API接进来攒了个“一站式”大杂烩办公软件 , 实在难说是为律师行业量身打造 。 我们来梳理下 , 一般SaaS都会有文档管理、团队管理、案件协同、账单管理这些核心功能 。 但实际上 , 这些功能在市场上都能找到其他免费替代方案 , 例如钉钉、Tower、腾讯文档 。
5、很多SaaS做的绩效考核功能非常受反感
这种考核制生搬硬套英美国家billable hour制度 , 但这种评估方法并不是主流中国律所绩效考核的标准 。 相比起英美 , 为何英美律师接受度就高?这里面有制度原因 , 因为英美律师不管是对客户收费还是内部绩效计算都是billable hour , 律师办公软件在英美是收入计算软件 , 能让人赚钱的软件当然不会引起反感 。
中国法律科技公司面临的问题
1、未获得资本的青睐
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事情 , 其实做产品并不贵 , 贵在养团队、砸市场 。 一个产品从idea到上线可能只需要半年甚至三个月 , 但是日后的迭代和升级 , 没有一年半载升级二三十个版本 , 谁都做不出来成熟的产品 。 法蝉张智鑫曾说过:“一个法律产品得熬过5年才能说在市场上活下来” 。 但要知道并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能遇到伯乐熬到第五年 。
2、市场低价恶性竞争
很多SaaS软件为了拉新客户把价格设置的非常低 , 华宇元典才600元/人/年 , 这样的价格养活团队都困难 。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 , 很多产品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免费送给客户半年的使用权限 。 事实上律师群体对价格并不敏感 , 只要产品好也能接受高价 。 但如果大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 没有什么特色 , 那也只能打价格战 , 市场只会越打越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