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谈判总体成功率80.34%。:最高降幅超9成( 二 )


同时 , 政策鼓励国产创新药趋势明显 。
本次谈判从5月份开始准备 , 到12月份公布结果 , 历时半年以上 , 共有273个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 , 其中2016年以后新上市的药品占93.02% 。
刘国恩今年医保新增的67个药物中 , 有66个是在过去5年上市的药品 , 其中27个创新药物实现了“当年上市当年入保” 。
今年进入谈判的有23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 , 只有1个没谈成 , 从获批上市到纳入医保平均周期是一年零两个月 。
可以说 , 国产创新药在跑步进医保了 。
在降价方面 , 刘国恩表示 , 2018年以来 , 有46个国家重大创新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 , 平均降价幅度低于其他药品 , “这是我们对创新药物的一个给予科学政绩的政策性的倾斜” 。
尽管本土企业创新力仍显不足 , 主要还是me-too类产品 , 但是还是对进口药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
从国采到国谈 , 进口产品不断放低姿态 , 给出了越来越有诚意的报价 。
可以看到 , PD-1赛道上 , 受国产竞争影响 , K药、O药虽然一直陪跑 , 其年费用也从最初的50万元左右降到了10万元级别 , “天价药”也从一针70万元 , 降到了“地板价” 。
再如银屑病用药强生的乌司奴单抗 , 是全球销售额TOP10的产品 , 刚进入中国市场定价近5万元/支 , 2020年国谈没有成功 , 价格还是下调到了2.9万元/支 , 降价超过40% 。
业界分析 , 其降价意图直指进入医保 。
除了进口竞品的竞争之外 , 百奥泰、华东医药等国产生物类似药研发进入三期带来的本土化威胁也同样不可忽视 。
争议药“971”谈判成功今年 , 备受争议的阿尔兹海默病原研新药甘露特钠胶囊(971)通过医保谈判的形式进入了医保目录 。
去年 , 绿谷制药的甘露特钠胶囊去年也或是因为降幅不大未能进入,今年单盒由895元降至296元 , 降幅约为66.9% , 医保报销后患者每月自付将不到600元 。
甘露特钠胶囊 , 于2019年11月在我国有条件获批上市 , 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症 , 是我国第一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新药 , 我国的约有患者1000万 。
971甫一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 例如药理不明确、试验数据存疑、试验周期过短、制药公司在历史上曾涉嫌夸大宣传等等 , 在此之前 , 全球已经17年没有阿尔兹海默症新药上市了 。
不过 , 国家医保局也强调了监督机制和调进、调出同步的原则 , 这也意味着 , 任何药品如果安全有效性、药物经济学价值得不到临床的认可 , 也还是无缘利好 。
万里长征第一步医保谈判结果公布以后 , 如何进院的问题成为各界最关注的问题 。
对此 , 国家医保局表示 , 将加快医保谈判药品直接挂网 , 指导医疗机构加强联动 , 根据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将新增药品引进临床 。第三还是要加快进店 , 也就是落实医保药品供应的“双通道”——医院和医保药店同时供应 。
“我们也要加强监测 , 加强准入后的管理 , 对药品目录内的药品 , 特别是我们国产的、药品使用支付情况的监测 , 努力解决在落地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上述人士强调 。
医保基金 , 是中国医药市场上最大的买家 。相当长时间里 , 药品进入医保几乎是销售额的保障 。
国家医保局前不久公布的数据也显示 , 2018年国家医保目录实施后 , 目录内药品使用量占比92.5% , 使用金额85.8% , 均高于2015年、2017年两次医保目录调整后的实施结果 。
然而 , 大降价之后 , 销量的增长已经不必然等同于销售的增长 。国家医保局数据显示 , 国家医保局成立首年谈判成功的17个肿瘤药 , 2021年第一季度用量相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25.8倍 , 而金额增幅只有8.8倍 。
而且由于临床控费趋严 , 实际上很多高值药品虽然降价进入医保目录 , 但是临床使用仍然存在问题 。
国家医保局年初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 , 19个新增谈判药品进院情况存在巨大差异 。比如PD-1产品中 , 恒瑞医药进院总数最多 , 达到387家 , 而百济神州的产品只在100家医院有配置;君实生物的产品只进入了96家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