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库]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要建立天府学是因为四川情况非常特殊

“之所以要建立天府学 , 是因为四川的情况非常特殊 , 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 , 能够自成体系 。 ”近日 , 提出要建立“天府学”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后强在接受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廉政瞭望》杂志采访时 , 再次阐释了“天府学”的定义以及要建立“天府学”的原因 。 3月29日 , 微信公众号“廉政瞭望”刊发了上述采访内容 。 李后强解释称 , “我们把研究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元素、组成、结构、功能和现象的学科叫天府学 , 包括物质与精神层面 , 涵盖四川、重庆 , 辐射云贵甘陕青藏地区 , 涉及地质、地貌、水利、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历史、民族等领域 , 是综合性地方学 。 ”在他看来 , 四川的特殊性表现在地质、地貌、水利、生态、历史文化等方面 , “比如 , 四川盆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理单元 , 几乎包含了中国甚至世界所有地质地貌和气候生态特征 。 没有海洋但有‘海子’ , 没有沙漠但有‘荒漠’ , 没有珠峰但有‘雪峰’ , 可以称为‘世界缩影’ 。 再比如 , 为什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说法 , 为什么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在四川?”李后强表示 , “国际国内早有区域性、地方性学科 , 如埃及学、巴黎学、国内的中原学、上海学等 。 同时 , 与天府学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年 , 东晋时的《华阳国志》 , 就是研究从远古到东晋时期巴蜀史事的专著 。 前些年 , 一些学者也提出要建立蜀学、四川盆地学等 。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 后来治蜀要深思 。 ”李后强在采访中引述了赵藩所作、悬挂于成都武侯祠对联中的下联 。 他认为 , “当前 , 新天府发展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形势、特点和契机 。 天府学研究的深入 , 更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 , 不断思考治蜀方略 。 ”关于提出“天府学”经历的研究阶段 , 李后强称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是心有自豪 。 作为四川人 , 每次乘机出差 , 我总觉得‘四塞为固’的四川盆地是‘太阳神鸟’的‘安乐窝’ 。 其次是肩有责任 。 我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多年 , 真切地感受到每届省委领导对吃透省情的高度重视和真切急迫 。 现在我工作在省社科院 , 研究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 是应尽职责 。 第三是脑有思路 。 基于近40年的观察和思索 , 我于去年2月提出《深化省情认识建立“天府学”》对策建议 , 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宣传部肯定 , 研究不断深入 。 ”李后强谈到 , “当然 , 我们目前对天府学的研究还很粗陋 , 下一步将细分为天府经济学、天府政治学、天府文化学、天府生态学等子系统继续研究 , 也希望能抛砖引玉 , 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天府学的研究中来 。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 , 李后强2019年2月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已明确提出了“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天府学’ , 来研究四川的特殊性”的建议 。 2019年4月 , 四川省社科院《当代县域经济》杂志刊发了李后强的《深化省情认识建立“天府学”》一文 。 他在文章中提到:“学界很早就察觉到四川的特殊性 , 曾经提出了建立‘蜀学’‘成都学’‘四川盆地学’等诉求和设想 , 特别是四川大学何一民教授撰写的《成都学概论》水平高、分量重 , 但由于认识水平和研究手段的限制 , 许多思想都没有形成气候和学派 , 影响力和传播力不大 。 如今 , 由于科技手段的发展 , 特别是大数据、GPS系统、数字地球、空间技术等进步 , 对地球表面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细致 , 因此建立‘天府学’的基本条件具备 , 只需要临门一脚!加之 , 近年成都市对‘天府文化’研究的高度重视 , 积累了大量认知和人才 , 对‘天府学’的孕育和成型发挥了催生和助产的重要作用 。 ”2019年12月 , 由李后强等编著的《天府学》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 公开资料显示 , 《天府学》一书分概念界定、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天府特殊性、天府发展方略、新天府展望6章 , 共29万字 , 涉及地质学、地貌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学科 。 据四川省社科院官网简历 , 李后强 , 男 , 汉族 , 1962年8月生 , 重庆云阳人 。 1992年破格晋升为四川大学物理系教授 , 历任四川仁寿县委常委、副县长 , 眉山地区行署专员助理 , 眉山市副市长 ,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 现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非线性系统学、区域经济学、企业管理、文化产业、科学哲学、政治学、政策学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