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心谈历史]简单分析曹操在得到汉献帝后选择定都许昌的原因

兴平二年 , 李傕和郭汜在长安爆发内乱 , 汉天子刘协逃离长安 。 建安元年 , 车架来到洛阳 , 曹操在这一年前来洛阳救驾 , 击退李傕郭汜的人马 。 而之后 , 曹操没有将朝廷留在洛阳 , 选择迁至许昌 。 此后几十年 , 许昌作为东汉末年最后的都城一直到灭亡 。
关于曹操为何不定都在洛阳或者长安这两个古都 , 而选择许昌?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理由 , 但是归根结底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许昌是曹操完全掌控之所 , 而曹操想要实行“奉天子以讨不臣”这一策略就必须要将汉天子牢牢掌控在手中 。
[秋心谈历史]简单分析曹操在得到汉献帝后选择定都许昌的原因
文章图片
刚刚得到汉天子对于天子的去留 , 刚刚得到汉天子的曹操有两个选择:
定都洛阳 , 曹操开始将重心向司隶地区进发;
移驾至自己掌控之地 。
这个时间点 , 曹操是名义上的兖州牧 , 不仅掌控着兖州 , 还有半个豫州 。 而洛阳等地 , 因为董卓之乱 , 可以说完全荒废 , 廖无人烟 , 曹操当时也没有实力吃下这一片无主之地 。 而长安还是李傕和郭汜的地盘 , 根本无从谈起 。
从时间成本还是经济成本 , 移驾许都都是最好的选择而定都洛阳相比移驾对曹操有几个害处:
洛阳周边百废待兴 , 要想将这些地区完全发展起来 , 不仅需要完全掌控这片土地 , 更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曹操的根基在兖州和豫州老家 , 洛阳虽然是东汉的都城 , 但是曹操对其掌控程度完全不够 。
定都洛阳 , 根本不可能像定都许昌那样将朝廷安置在自己地盘的腹心那样放心 , 而要实行“奉天子以讨不臣” , 必须对朝廷完全的掌控 。
[秋心谈历史]简单分析曹操在得到汉献帝后选择定都许昌的原因
文章图片
曹操战胜袁绍后曹操战胜袁绍后 , 北方就再也没有别的诸侯对曹操有威胁 , 这个时候的曹操 , 所控制的地区不仅仅是兖州和豫州 , 还有徐州 , 司隶 , 再加上后来全取河北四州 。 那么这个是胡为什么不将朝廷迁至洛阳或者长安 , 反而仍将都城定在许昌这个小地方?
我认为这个时候的汉王朝的威严已经完全消耗殆尽了 , 都城在哪里已经无关紧要了 , 再加上许昌作为都城已经那么多年 , 其发展的快速超乎想象 。
迁都必然不可避免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
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在许昌更容易掌控朝廷 。 甚至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 , 曹操曾动过迁都的念头 , 但是迁都是迁至自己封地的都城——邺城 。 由此可见 , 即便汉王朝已经完全没落 , 汉室的尊严完全消失 , 但是曹操对于汉室朝廷的控制力度一点都没有放松 。
结语【[秋心谈历史]简单分析曹操在得到汉献帝后选择定都许昌的原因】因此 , 跟明显的一点 , “奉天子以讨不臣”至“挟天子以令诸侯” , 这个天子是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 而同时正是因为其重要性 , 也随之带来巨大的压力 。 除非像曹丕后来直接改朝换代 , 不然必须继续承载汉室朝廷的重量 。
[秋心谈历史]简单分析曹操在得到汉献帝后选择定都许昌的原因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