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一直在身边」《中国金融》|邵平:产业金融数字化的新机遇( 三 )


从我们已经落地的产业数字金融平台实践过程来看 , 最大的难点在于三个方面 。
一是观念上的开放 , 从金融机构熟悉的主体信用 , 到由技术赋能下更安全的交易信用 , 监管机构、金融机构自身都还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监管法规和内部风控评估标准 , 尽管平台通过智慧科技赋能 , 底层资产包已经实现了360度全方位的安全管控 , 实际风控效果要优于主体信用 , 但金融机构仍习惯于以企业主体信用模式来评估潜在风险 , 并对部分主体信用欠佳的民营企业设立了一票否决的准入红线 , 数字技术难有用武之地 。 传统金融机构对技术赋能和交易信用逻辑还有一个较为困难的接受过程 。 我们呼吁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保持更加开放的心态 , 通过开放沙箱监管、试点局部创新合作等手段 , 与科技公司平台一起逐步推广和不断完善全新的交易信用风控模式 。
二是技术上的完善 ,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 绝大多数的实体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较低 , 这对资产和交易过程的数字化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场景、不同技术基础的企业提供定制化的科技赋能方案 , 实现对底层资产的全面掌控 。 我们呼吁企业要有数字化的战略眼光 , 和科技公司共同努力 , 企业自身也应该积极拥抱数字化的升级 。
三是生态上的互补 , 产业数字金融一定是一个金融、科技、实体产业多方共建的生态 。 数字经济、智慧科技时代带来的是不断细分化、专业化的科技发展趋势 , 任何机构都无法通过自身单一的力量提供产业金融服务 。 我们呼吁产业金融服务的生态参与方也应该保持“去中心化”的心态 , 放下身段 , 摒弃芥蒂 , 通过彼此互补实现价值共赢 。
新冠疫情后 ,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 , 国家及时出台了多项支持实体经济企业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 。 这些政策将在短期内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尽快从疫情影响中走出来 。 长期来看 , 实体经济 , 特别是实体产业 , 仍需不断提升自身数字化的发展水平 , 拥抱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 相信产业数字金融生态 , 将有效帮助实体企业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
(责任编辑 孙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