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育儿弘伟]江门中院有特别的方法……,心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近日 , 江门中院在对一起离婚纠纷进行调解的过程中 , 双方当事人就女儿小雪(化名)的抚养权归属问题争论不休 。 双方均极力争取小雪的抚养权 , 调解进入白热化阶段 。
办案人员在了解当事人家庭情况时 , 发现小雪可能在父母激烈的争执中面临严重的情感伤害 。 为了探知小雪的真实意愿并进行心理疏导 , 更人性化地处理小雪的抚养权归属问题 , 江门中院邀请了江门市第三人民医院专业心理治疗师作为调解员 , 协助进行调解及心理疏导工作 。
面对严肃的法院环境 , 孩子难免心生紧张 , 为了让孩子放松下来 , 工作人员特地打造了一个温馨、带有童趣的调解室 。 在办案人员的陪同下 , 心理治疗师借助沙盘分析工具 , 利用''房树人''心理测试方法 , 对小雪开展心理分析及疏导 。
一开始 , 小雪一边玩沙盘玩具 , 一边跟治疗师聊天 , 气氛很轻松 。 但当提及父母时 , 小雪便开始紧张了 。 然而 , 她努力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 故作镇定地说自己已经接受了现实 。 但治疗师根据小雪''玩''沙盘时的操作探知小雪内心深处处于极度悲伤及压抑的状态 。 在治疗师的引导下 , 小雪慢慢打开了心扉 , 表达了自己的选择意愿 , 还跟治疗师说 , 父母的纷争常常让她失眠或做恶梦 , 有时甚至引发心理性的身体疼痛 。 她有时会偷偷哭泣 , 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焦虑 。 但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 在父母面前她一直装作不在乎的样子 。
孩子的一番话 , 让人心疼 。 ''懂事''的背后 , 是小小年纪本不应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 , 只能默默委屈着、心酸着;明明心里很难受 , 却还要表现出''没事儿、无所谓''的样子 。 治疗师随即针对小雪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疏导和修复 。
心理疏导结束后 , 办案人员再次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 。 治疗师向当事人反馈了小雪的选择意愿 , 告诉他们孩子目前处于压抑悲伤的心理状态 ,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 听罢 , 当事人神情凝重、沉默不语 。 他们没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如此大的伤害 。 这段时间以来 , 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 他们激烈对峙 , 谁都觉得自己对孩子好 , 孩子跟着自己才会幸福 , 却忽略了这种争执实际上已经对孩子产生了伤害 。 办案人员当即以小雪的心理健康问题为切入点 , 引导当事人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 以孩子的幸福感为归依 , 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 , 冷静地处理抚养权归属问题 。 父母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 , 但孩子是不是真的''好'' , 这要看孩子自己内心是否感到快乐和满足 , 而不仅是父母认为的''对孩子好'' 。
最后 , 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战胜了激烈交锋的爱恨情仇 , 当事人冷静下来 , 懂得了让步与妥协 , 最终确定了抚养权归属 。 父母双方表示 , 今后将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 , 帮助孩子度过情绪低谷、重塑自信积极的人生观 。
家事虽小 , 审判事大 。 家事审判从来不是冷冰冰的裁判 , 而是在法律基础上探析和修复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艺术 。 尤其是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权归属争议的家事案件 , 办案人员更应以关爱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为出发点 , 重点探析能正确表达心意的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 并主动延伸审判职能 , 辅助未成年子女修复情感创口 。 在此类案件中引入专业心理疏导 , 有助于帮助未成年子女克服因家庭变故所造成的心理困境 , 提升家事案件审理的专业化、人性化和社会化水平 , 更好地体现司法的价值取向和人文关怀 , 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
父母必修课:
如何关爱我们的孩子?
离婚不仅仅是离婚双方情感的终结 , 更关乎子女的成长、家庭的离散以及社会的稳定 。 父母离异后 , 由于家庭环境的突变 , 性别角色的缺失 , 社会偏见的压力以及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导致未成年人经历的心理状态调整要比其他同龄人更为激烈 , 极易产生心理问题 。 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