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外国朋友眼中的疫情与死亡
作者 吕晓宁
本文插图
本文作者在北京自我隔离 。图片来源 作者供图
我从未想到2020年会以这样的方式开始 。 因为工作原因 , 1月15日我从北京出差飞往日内瓦;2月初 , 我从日内瓦出差飞往纽约;3月初 , 在纽约疫情暴发前 , 我从纽约飞回北京 。 我是幸运的 , 几乎错过了疫情的上半场和下半场 , 但也绝对不是这场疫情的“局外人” 。
3月初的纽约 ,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是两位数 。 这样一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 , 是病毒传播的温床 。 那些天 , 因为工作 , 我每天必须出门 , 想戴口罩却害怕周遭歧视的目光;每次踏入没有任何人戴口罩的拥挤的纽约地铁时 , 都提心吊胆;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 , 就是感受一下自己有没有喉咙疼;我在包里装了一大瓶免洗洗手液 , 没事就往手上挤两滴……
我是个性格轻快的人 , 并不善于也不愿意长期与负面情绪相处 。 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到达巅峰的那一晚 , 我坐在电脑前 , 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 我发现自己所有的不安 , 都源于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
那一晚 , 我开始关注身边的朋友对疫情和死亡的态度 。 过去5年的环球旅行 , 让我结交了不少不同文化的朋友 , 当我询问他们对疫情的想法时 , 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答案 。
52岁的美国金融从业者凯文说 , “我担心我们所有人都会被传染上新冠肺炎”;28岁的伊朗牙医赛格说 , “我觉得我肯定会得新冠肺炎 , 不过应该会是轻症”;47岁的德国跨国企业高管芭芭拉说 , “我觉得最后我们每个人都会被传染” 。
【#传染病#外国朋友眼中的疫情与死亡】不同国家与文化下的3个朋友 , 给出了惊人的一致答案 。 这种避之不及的传染病 , 在他们看来是必然会发生的事 。 这是因为对新冠肺炎的无知 , 还是不同文化中对待疾病和死亡的方式不同?我决定和朋友们深入聊聊疫情与死亡 。
(小标)对英国人而言 , 即使天大的灾难发生也要保持镇定
哈里是我在芝加哥认识的忘年交 , 他今年47岁 , 出生在如今的阿塞拜疆 , 十几岁时作为东欧犹太移民到美国读书 , 一口气从数学本科读到了博士后 , 后来从事金融行业 , 曾经为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工作 。
我们聊了聊疫情 。 哈里认为 , 西方世界自二战以来 , 社会整体没有经历过大的灾难 , 中青年一代没吃过苦头 , 个人自由高于一切 。 所以 , 当疫情突然到来 , 生活必需品开始紧缺 , 政府下令民众居家不得出门 , 这让人们难以接受 。
哈里说 , 在东方文化里死亡是神秘的 , 就连谈论死亡也让人觉得会带来厄运;西方世界里 , 人们不太避讳谈论死亡 , 但各文化对死亡的态度有差异 。 英国人常用幽默的口吻讨论死亡;希腊文化注重“逝者为大” , 对死亡有强烈的敬畏之心;墨西哥的文化中 , 人就算死去 , 只要亲友还记得他 , 他就没有真正死去;在哈里的祖国阿塞拜疆 , 人人都知道一句俗语 , “只要下葬仪式结束 , 土地就会变得冰冷并开始遗忘”——在阿塞拜疆的文化里 , 死亡就意味着结束 。 总之 , 这些相对比较“接纳死亡”的文化心态 , 让人们不太愿意为了一个看起来较低的死亡概率 , 让渡自己享乐的机会 。
26岁的肯拉来自英国 , 是一名科研人员、诗人、歌剧表演者 , 她的父亲是英国广播公司的调查采访人员 。 我问肯拉英国社会应对疫情的态度时 , 她说 , 英国人非常骄傲 , 那句著名的“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 , 继续前行)在二战期间被提出后 , 就几乎成了整个社会的座右铭 。
肯拉说 , 对英国人而言 , 即使天大的灾难发生也要保持镇定 , 常规的生活不可以被打乱 。 这是来自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考量 , 也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和骨子里的骄傲 。 虽然这次疫情导致了很多变化 , 公共场所的关闭、物资短缺 , 强制隔离让很多英国人感到困惑和慌乱 , 但人们还是努力维持着内心的秩序 。 肯拉告诉我 , 她现在大部分时间待在家里 , 但依然每天外出跑步半小时 。 我问她 , 你不害怕吗?她说 , 会有恐惧 , 但恐惧不是全部 , “生活中依然有我不愿为恐惧妥协的部分” 。
- 「传染病」张文宏:疫情期间如果发烧了,有两件事情特别重要
- 传染病@以公开透明让“隐形人”现身
- 『传染病』科普在线 | 预防春夏常见六大传染病,这些措施要做好!
- 『传染病』实时|全球确诊超百万 美确诊236339例全球最多 意累计治愈人数平稳增加
- 『传染病』4月1日:新增境外输入35例、无症状感染者55例
- [传染病]官方紧急提醒!最近出门,建议带上这三个“码”!
- 【传染病】抗疫利器 金旅推出“康达”智能防疫工作站
- [花盆]朋友养花,在花盆底塞个托盘放水,结果花全烂光!
- 【传染病】儿童青少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视预防指引
- 传染病@新冠检测试剂强势“出海”我国21家生产企业紧急驰援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