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材墙体新型墙体材料 新型节能环保建材

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新型建筑材料和新型墙体材料)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大力实施“强市”战略,以十大重点产业为主攻方向,以十大优质产业链引领产业升级,以十大特色园区承载产业发展,打造全省制造业强市,打造全省制造业第二梯队排头兵,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到2025年,全市规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努力培育一千亿产业、三至五个超500亿产业、一批百亿产业和一批小巨人企业 。


1.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围绕孝感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实施“倍增计划”,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
——高端装备制造业 。发展关键工业机器人、特种装备和农业机械装备 。推动码垛、焊接等工业机器人发展,加快关键技术突破 。推进特种车辆、特种船舶、电梯设备、环保设备等特种设备的R&D和产业化,扩大产业规模 。推进粮油加工装备、智能田间种植装备、高端饲料成套等农业机械装备发展,加快研发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产品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
——光电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电光源、激光器等 。依托武汉“四大国家产业基地”,打造电路设计、制造、封装、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巩固传感器、电路板、显示面板、真空管等优势产品地位 。以LED芯片、背光源、发光模组、显示模组为重点,大力发展车船照明、室内照明、工业照明等电光源应用 。重点抓好关键激光材料、核心器件和激光器的研发,大力发展高端激光装备和系统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200亿元 。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包括传统汽车)和汽车零部件 。依托三江万山新能源汽车项目,加快纯电动客车、物流车、中重卡、氢燃料电池重卡等新车型的R&D和生产 。推进电池、电机、电控、电制动、电空调制、电动转向等“六电”核心零部件及系列制氢、储氢、运氢、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R&D和产业化 。大力发展汽车模具、汽车线束、内饰、座椅、车桥等汽车零部件产品,力争引进一批上下游企业落户 。力争到2025年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
——大健康产业 。重点关注生物制药、中成药、高端医疗器械、医疗防护、特殊饮食等 。积极推动基因工程技术、发酵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引导企业集聚发展 。挖掘和扩大中成药产业优势,加大老产品和高端产品的二次重复开发,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集群 。加强关键医疗设备技术攻关,培育一批医疗设备和医疗保障头部企业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 。
——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新型可降解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环保功能材料等 。加快通信光电材料及集成技术、微电子材料、塑料光纤、柔性印刷电路板基材、混合液晶材料等新型信息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大力发展环保高端有机氟、有机硅、功能膜材料、碳纤维等高端化工新材料 。推进新型涂料、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保温隔热材料和先进高分子材料的R&D和产业化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400亿元 。
2.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
大力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线换人”行动,推进孝感五大传统产业全要素、全流程、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
——纺织服装行业 。重点发展纺织产品、品牌服装等 。充分发挥纺织服装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步伐,推动轻纺产品向价值链高端升级,不断拓展纺织领域,细化纺织产品,提高纺织水平,拉长纺织链条 。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服装设计和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优势突出、技术领先、带动力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纺织服装骨干企业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 。
-食品工业 。重点发展农副食品、休闲食品等 。加快农副产品头部企业培育和产业集约化集群发展,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食品制造精细化率和产地初加工率 。食用绿色食品、功能性营养食品等 。作为发展方向,支持企业开发各类休闲食品,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600亿元 。
——盐磷化工 。重点关注盐化工、磷化工等 。发挥孝感资源优势,依托应城、云梦省级盐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和大悟黄麦岭,加厚盐磷化工产业链,发展盐化、磷化、日化、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
-纸塑包装行业 。重点发展纸制品、卫生用品和新型塑料制品 。突破发展生活用纸、包装用纸、文化用纸等产品,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传统造纸企业由单纯生产向“生产+服务”转变 。以R&D和推广绿色环保、经济适用的新型可降解塑料、汽车塑料等主要产品和替代产品为重点,培育有利于循环利用、减少塑料污染的新业态、新模式 。力争到2025年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