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矛盾,家长』惊险!4 岁男孩被扔出数米远:孩子闹矛盾,家长要不要介入?( 二 )


这个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研究生导师李玫瑾竟然也赞成孩子被人欺负时要打回去。
她强调了三点——
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是家教修养问题。就是所谓的“逢善莫欺,逢恶莫怕”;
防止自己的孩子被欺负,要有体力锻炼,否则“一推就倒,多好玩!”
不要伤到人,要有规则。
这些告诫其实都很有道理,但乐妈又不禁想到,如果孩子选择打回去却失败了呢?
两位家庭心理学家就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
他们在幼儿园进行了一项名为“儿童攻击行为和行为强化”的实验,共记录攻击事件2583次。
这当中80%的孩子没有反击,选择了哭泣和退让;
·仅有20%的孩子选择了还击。
在不同选择的孩子身上,呈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
·被攻击不还手的孩子
这些孩子的退让造成“负强化”的作用,他们会在下一次遭遇同样情况的时候再次选择退让。
·还手的孩子
↓反击且成功的孩子
打人的孩子减少对他们的攻击,甚至不再攻击。而反击成功的孩子再遇到类似情况会同样选择还击。
↓反击没有成功的孩子
有可能会继续被攻击,甚至遭到更频繁的报复性攻击。
看似还手效果最好,但如果还手失败反而会遭遇报复,而还手成功的孩子有可能认为这是一种“鼓励”,继而成为打人的那类孩子。
似乎,我们要教会孩子的,不仅仅是“打回去,把玩具抢回来”那么简单,教会他勇敢说不,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利意识才更加重要。
04
培养孩子的维权意识,比“打回去”更高级
小孩子之间的矛盾,经常从抢玩具开始。
而0-3岁的孩子通常还不具备权利意识,从而去解决冲突的能力,我们身为家长就需要起到示范作用。
1、向孩子示范:
比如当我们带着孩子在一些玩乐场所玩玩具的时候,遇到了其它孩子想要抢玩具的情况时,我们真的不必觉得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去忍让,分享。
我们可以试着说:“我的孩子正在玩这个玩具,你现在不能去抢她的玩具,等她玩完了再给你玩好吗?”
替孩子维权,从家长的行动中告诉孩子,“你可以这样做,以后也要勇敢地像妈妈一样哦~”
当然,如果自家孩子一直对这个玩具爱不释手,长时间霸占着玩具,也需要转换一下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去玩一下别的玩具。
因为在公共场所里,我们虽然讲究先来后到,但也应该学会轮流使用。
2、把想法说出来:
当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一定进步时,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多讲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一些打回去的小朋友来说,虽然可以让对方下次不再欺负他,抢他的玩具,但暴力并不是最佳方法,沟通才是化解矛盾的首要方式。
比如自己的玩具被抢时,要勇于对抢玩具的人说:这是我的玩具!你不可以抢!
自己被打时,要对及时对打人的说:打人是不对的!你不能打人!
用语言态度表明自己的立场,及时做出防御性行为,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试着让孩子不断练习这种能力,鼓励孩子做到。
最后,乐妈也想对那些曾经失控“打回去”的家长们说,“多年后,你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你”,保护孩子固然重要,但成年人的世界不应只有暴力和威胁,冷静理智才是一个人必须习得的高级智慧。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