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奇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真实身份:竟是康熙的“情报员”

曹雪芹祖父曹寅掌管的江宁织造 , 其实是康熙皇帝设在江南的“情报机构”;早在清朝 , 南京的盐水鸭便已成为享誉全国的美食;晚清时期 , 南京就有了城市消防系统“水龙局” , 并严令“闹市禁造鞭炮爆竹”……近日出版的《南京通史?清代卷》 , 收录了很多轶事秘闻 , 堪称了解清代南京的一部百科全书 。
『历史之奇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真实身份:竟是康熙的“情报员”
文章图片
江宁织造其实是“情报站”
一部《红楼梦》 , 让人们记住了南京的江宁织造 。 而在历任江宁织造中 ,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最得皇帝信任的一位 。 不过 , 曹寅的主要使命并非是向宫廷进贡丝织绸缎 , 而是另一项特殊的任务:秘密搜集情报 。
《南京通史?清代卷》中提到 , 康熙曾多次叮嘱曹寅:“以后有闻地方细小之事 , 必具密折来奏 。 ”为了让曹寅长期担任自己安插在江南的耳目 , 康熙特意改变了顺治朝规定的江宁织造每年或三年更代的办法 , 变为不限任期 。
在《康熙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收录的3119件奏折中 , 曹寅和苏州织造李煦所上的密折有619件之多 , 接近总数的五分之一 。 两人的奏折中 , 既有地方晴雨农情、市况粮价 , 也有访查得知的官绅隐私、民众起事等重大问题 , 内容与织造事务有关的数量很少 。 曹寅的奏折对康熙中后期江南官场和民间的重大事件俱有报告 , 比如康熙四十六年的江南盗案、四十七年的废太子胤礽事件 , 五十年的江南科场案、朱三太子案等 , 康熙对曹家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
『历史之奇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真实身份:竟是康熙的“情报员”
文章图片
官员为饱口福将盐水鸭搬来南京
南京的美食在清代也颇有名气 , 如今的金陵特产盐水鸭在当时便已享誉全国 。
据史料记载 , 清代南京最有名的两大美食是“初春盐水鸭”和“冬日桶子鸡” , 而各种鸭类制品更是琳琅满目 。 “杀而去其毛 , 生鬻诸市” , 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 , 皮红不焦” , 谓之烧鸭;“涂酱于肤 , 煮使胃透” , 谓之酱鸭……不过 , 这些鸭制品的名气都不及盐水鸭 。 当时的食客将盐水鸭奉为“无上品也” , 形容其味“淡而旨、肥而不浓” , 到了冬天还可以用盐腌制做成板鸭 。 道光年间 , 一个名叫冯蓁的广东籍官员为了能吃到盐水鸭 , 还专门侨居南京 , 并撰文盛赞“金陵所产鸭甲于海内” 。
清代南京的水产品也有时令名品:春有刀鱼 , 夏有鲥鱼 , 秋有螃蟹 , 冬有鲫鱼 。 当时南京一带也产河豚 , 但因其有毒 , 被官府禁止入城买卖 。
『历史之奇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真实身份:竟是康熙的“情报员”
文章图片
乾隆朝设“水龙局”负责灭火
早在清代 , 南京就建立起了城市消防系统 , 只是名称不叫消防队 , 而是“水龙局” 。
南京的水龙局创建于乾隆年间 , 但都毁于太平天国战乱 , 直到1870年 , 才由城中士绅募捐恢复了水龙局 。 据介绍 , 水龙局的“消防员”分为扛龙夫和挑水夫两类 , 一架水龙必须配备水桶十担跟随 。 “水龙”是当时救火的主要工具 , 由一个椭圆形大木桶、两个紫铜活塞缸以及一根横木杆组成 , 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 , 用压力将水从输水带中喷出 。
据史料记载 , 晚清时期南京地区火灾频发 , 从1875年到1903年 , 全城共发生了513场火灾 。 为了应对火灾多发的局面 , 时任两江总督的李鸿章先后从上海洋炮局购进4架新式洋水龙 , 以备应急之需 。 当时负责操作水龙的“消防员”每救一次火 , 就能领到赏金一千四百文 。 当时 , 绿营军、湘军、淮军等驻宁军队也参与灭火 , 他们主要负责维护火场秩序 , 协助水龙局运水 , 或是将着火建筑用铙钩拉倒防止火势蔓延 。
【『历史之奇闻』曹雪芹祖父曹寅的真实身份:竟是康熙的“情报员”】同治后期至光绪初年 , 江宁布政使梅启照在南京城内推行太平水缸制度 , 各水龙局在辖区内各有10个太平水缸 , 每缸可储水20担以备救火 。 此外 , 官府还想方设法消除火灾隐患 。 19世纪末 , 官府出台了“闹市禁造鞭炮爆竹之令” , 将鞭炮铺强行迁往城北僻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