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州知:知县和知州,谁提任知府的机率更大?

在清朝的知县、知州、知府里面。除了知县,知州和知府在品级上都曾有过调整,但总得来说浮动不大。《清史稿》就对知州和知府的品级变化做了记载。知县,作为最基层的地方官,其品级是正七品。但是这个群体却拥有庞大的官员基数,《清史稿》中说,光绪二十四年统计的数字是:计全国县凡千三百五十有八。(全国知县有1358人)

文章图片
知州,似乎介于知府与知县之间,但又不完全是。知州,一般情况下是分为直隶知州、属州知州和土知州。土知州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直隶知州和属州知州是比较常见的。像于成龙、施世纶等都做过知州。《清史稿》载:州知州一人。初制从五品。乾隆三十五年改直隶州知州正五品……初制,州置知州一人。嗣后因地制宜,省析并随时更易,佐贰亦如之。计全国直隶州七十有六,属州四十有八。

文章图片
在品级上,直隶知州是正五品,属州知州为从五品。直隶知州品级位于知府之下,而属州知州的品级又在知县之上。知县、知州和知府之间虽然在品级上有着顺序之分,但是在行政上属州知州是和县差不多的,都属于知府管理。而直隶知州这条官阶的线路图上,是没有知府的。“知州掌一州治理。属州视县,直隶州视府。”行政区划不同,直隶州和属州就不一样。管理区域大小不同,属州知州和知县品级也就有了差距。

文章图片
知府在地方行政中是位置非常重要的职官,官员选拔也是异常严格。因为在清朝皇帝们的心中,知府“乃吏治之本,若尽得其人,天下何患不治。”因此,对于知府的选拔自然也是大清历代皇帝非常看重的一件事情。知府选拔一般是为三种方式:首先是京师外放的知府;其次是论俸截取或是推升成为知府;再次就是皇帝特简的知府,特简属于非常规的选拔和擢升。

文章图片
像被称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两江总督于成龙,在康熙六年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在合州不到两年,由于政绩显著,在康熙八年擢升为黄州府同知,四年后任黄州知府。这属于正常的升迁,因为康熙朝的州知州还是从五品,而知府是正四品,中间做了四年的同知。到了康熙二十一年于成龙迁两江总督。在迁任两江总督时,于成龙(山西)向康熙帝推荐了“清操久著”的通州知州于成龙(辽东),康熙帝亲自提拔辽东于成龙为江宁府知府。

文章图片
于成龙赴任江宁知府时,恰好刑部尚书魏象枢正在视察通州,于成龙向魏象枢辞行,魏象枢以优礼待之,于成龙谢不敢当。象枢曰:“此非待知府礼,君廉能,故以待督抚礼待君。”并赠诗一首,诗中说:“冰清玉洁两于公,名姓相同志亦同”。九月抵南京,宣布裁漕规,禁馈赠一切陋规俱罢。

文章图片
在康熙朝知州与知府之间相差一级半,在官场上算是擢升。辽东于成龙的擢升,一是因为官声清卓;二是因为两江总督于成龙的推荐;三是康熙帝亲自下诏。这段知州擢升知府的逸事,在大清官场上成为了一段佳话。

文章图片
在大清国施世纶擢升知府在当地也是颇为盛传的。施世纶被称为大清国的五大清官(民间演义中的施公),也是平定台湾并吁疏朝廷,保留台湾,设府管理。施世纶因施琅的功绩在康熙二十四年被朝廷任为泰州知州。四年之后因政绩卓著,朝廷欲将施世纶升迁外地。由于施世纶在泰州知州任上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民间声望及高,所以被当地民众上请挽留。最终被就地升擢为扬州知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