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三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从北魏平城时期出土的墓葬陶俑的服饰中也可以看出 , 鲜卑装亦可男装女装(如下图所示) , 北魏琅琊王司马金龙的墓中 , 除了披风有无不同以外 , 男俑和女俑的服饰几乎没有差别 , 均上着窄袖短衣 , 下穿紧口长裤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随着北魏入主中原 , 女性服饰也逐渐吸收了传统汉族女性服饰的特点 。
尤其是在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以后 , 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族人一律改穿汉人服装 , 鲜卑族的女性服饰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
但是汉族女性传统的深衣制也存在一些弊端 , 比如深衣虽然制作简单 , 但层层缠裹使得深衣的下摆比较狭窄 , 较为紧凑 , 给骑射中的上马和跨骑等动作带来诸多不便 , 也无法满足跨骑时张开双腿所需要的基本围度 。
所以 , 为了满足女性骑射需要 , 北魏女性对于传统汉族的女性服饰也做了一些改进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深衣的包裹性
改进之一:上襦下裙的服装制式北魏迁都洛阳以后 , 这一时期出土了诸多墓葬 , 其中的女侍俑 , 上衣多穿着短襦 , 下身则穿贴地面的细褶长裙 , 腰间则系宽带 。
其实 , 这种上襦下裙的服饰正是北魏女性对传统汉族女性服饰的改良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上襦下裙的特点就是上衣相对简单 , 下身相对繁琐 , 腰身部分则紧身合体 , 而袖筒比较肥大 。
裙多褶 , 裙长曳地 , 下摆宽松 , 使人显得飘逸、洒脱 。
阔袖则融合了汉族女性服饰中广袖长袍的风格 , 下裙多褶则是为了扩大下半身的活动范围 , 同时内着长裤 , 也让女性的上马和跨骑等基本动作得以施展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上图是北魏名臣杨机的墓中 , 身着阔袖高腰襦裙的双髻女俑 。
请大家注意 , 这两个女子都是将一只手放于身前 , 一只手自然下垂挽起裙边 , 百褶裙的褶皱状态明显 , 也侧面看出这种裙子对骑行等下身的活动不会有太多束缚 。
而这种裙身施褶也分为两种形式:规律褶和自然褶 。
规律褶体现了秩序和动感 , 褶也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自然褶则比较随意而多变 , 体现了丰富和活泼 。 这两种施褶形式可从新疆山普拉墓地出土的女裙中体现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北魏女性这种裙褶的改进不仅被北魏男性广泛使用 , 还成为了官方的朝服 。
《资治通鉴?卷一三七》中记载:
魏旧制 , 群臣季冬朝贺 , 服挎褶行事 , 谓之小岁 。
大意就是:在孝文帝改制前 , 朝中的文武百官在深冬时节举行朝贺典礼 , 由于鲜卑服装并不明确区分等级 , 所以出席典礼的官员们一律穿着褶裤 , 称之为小岁 。
大家可能会有疑问 , 裙褶如此宽松 , 如何便于骑射?
我们可以从下图中得到答案 。 为了行动便捷 , 这些侍从便用锦条将裤管缚于腿上 , 因此也有了一个名称叫“缚裤” 。
「文化人」尚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北朝女性的服饰风貌,巾帼不让须眉
文章图片
改进之二 , 襦裙腰线的提升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汉化 , 推行汉服 。 然而在民间 , 鲜卑服的诸多实用优点 , 如合身紧凑、方便活动等 , 却被汉族女子乐于接受 , 并得到推广 。
鲜卑等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逐渐融合 , 使得妇女服饰渐渐演变为上襦下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