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开放银行面临数据共享难题 区块链助力数据开放


作者|刘恩科 王梦寒‘金融壹账通’
文章|《中国金融》2020年第6期
开放银行正成为世界和国内银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 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 。 国内各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之际 , 也纷纷制定开放银行战略 , 主动拥抱开放 , 意在构造一个开放共享、共建共赢的生态圈 , 为客户提供“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银行服务 。 然而开放银行的核心是开放数据 , 如何在监管合规的前提下利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各方数据安全可控的共享交换 , 这对大型商业银、中小银行以及第三方服务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也是开放银行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 区块链技术天然具有分布式账本、密码学技术、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多种特性 , 能够破解数据隐私与信息共享的难题 , 为生态圈各方提供技术基础 , 真正的打破藩篱 , 合作共赢 , 实现开放银行的愿景 。
开放银行平台痛点分析
参与开放银行生态圈的市场主体众多 , 如表1所示 , 生态圈的建设需要协调各方利益 , 并严格保护各方拥有的数据资产 。
『区块链』开放银行面临数据共享难题 区块链助力数据开放
本文插图
数据共享是开放银行所需面对的核心问题 , 但是开放数据难 , 银行不愿共享、不敢共享、不会共享 , 追究真正深层次的原因 , 可以归结以下三大难题 。
不愿共享——平台主导权之争 。 如果中心化平台由大型银行或者第三方公司主导搭建 , 其他参与方则基本没有掌控平台的能力 , 也就不愿意共享自身的数据资产 , 也担心核心数据一旦共享至该平台会得不偿失 , 导致客户黏性降低乃至流失等 。 即使开放银行平台由多个机构共同建设 , 也比较难以界定该平台的主导方 , 任何一方主导平台都会带来其他参与机构的争议或者不满 。
以我国的个人征信现状为例 , 我国形成了央行征信结合百行征信的格局 , 理论上可以覆盖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个人信用数据 , 但是这种征信数据集中上报的模式会遇到成员机构上链意愿不强的困难 。 2019年9月19日 , 据英国媒体《金融时报》报道称 , 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首的五家机构 , 位居百行征信八个民营征信机构股东之列 , 却拒绝向百行征信提供自身产品体系中的个人征信数据 。
不敢共享——隐私保护存隐忧 。 开放银行业务的用户数据与个人或者企业客户息息相关 , 保护数据隐私是维系客户信任的核心 。 开放银行下 , 承载多方信息不仅会拉长风控链条 , 也会增加用户数据的存储点与传输频度 , 也大大增加了数据隐私泄露风险 。 数据共享对传统技术来说并非难事 , 但是银行的用户数据共享给第三方机构之余却无力杜绝安全隐患 , 存在对外泄露的可能 。 根据Risk Based Security发布的报告 , 2019年上半年全球就发生了4000起数据泄露事件 , 共暴露41亿条数据 。 如何通过技术既帮助用户解除隐私保护的隐忧 , 又能助力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实现数据共享与验证 , 值得深入思考与研究 。
不会共享——数据资产流通难 。 电子数据不同于实物资产 , 虽然互联网便捷了共享 , 但是也容易在流通中被复制且难以确权 。 首先 , 如果不能对数据资产进行确权 , 就无法实现数据的精准授权;其次 , 如果不能明确数据的所有者、生产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并如实记录数据流转 , 就无法对数据价值和收益进行合理的再分配 。 欧盟已经推出严格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 , 对收集、传输、保留或者处理个人信息的机构组织进行法律上的严格约束 。 我国2017年推出的《网络安全法》特别加强和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要求 , 广受公众期待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则有望赋予公民对个人信息的真正控制权 。 因此 , 技术实现上能否对数据资产进行确权 , 并确保权属明确、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 , 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开放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