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象形文字 象形字对照表

象形文字对照表(纳西象形文字)
我们来看看纳西象形文字:独特的纳西象形文字 , 
中国西北滇西南的纳西族 , 可以说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早用图画和象形文字书写自己人生旅程和心灵的民族 。浩瀚红尘中的数万卷图画和象形文字 , 经典的东巴古籍 , 不仅镌刻了他们与大自然、精灵世界的对话 , 更记录了他们在漫长世界中的生死歌、泪、喜怒哀乐 。万卷吉米 , 一本宗教的圣书 , 也是一座美丽的艺术殿堂和精神花园 。因此 , “纳西古王国”又被称为“象形文字古国” 。除了东巴经典的浩瀚内容 , 我们还可以通过参观这个象形文字本身的象征意义来欣赏许多纳西古代文明的无声魅力 。
纳西族有东巴祭司用来写经书的两个字 。其中最重要的是象形文字(广义的象形文字包括具有图画性质的文字 , 所以可以称为“纳西象形文字”) 。纳西语称之为“习古” , 意为“木石上的记号”(又译“木石记号”或“木石记录”) 。东巴经大部分都是用这种语言写的 , 所以东巴经也叫“鲁学 , 特恩学” , 意思是“木石上的‘记号’之书” 。东巴象形文字始于何时 , 尚无定论 , 如商朝、唐朝、宋朝、明朝 。
从其文字性质来看 , 它是一种兼有表意和音韵成分的文字 , 由象形符号、音韵符号和附加符号组成 , 并以象形符号为主 。象形符号包括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意文字、复合词、表意文字和其他文字 。这些字的读音、意义和形状已经开始基本固定 , 并且与纳西语中的特定词语有着大体固定的联系 , 这使得它们与原始音符的图画文字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 。纳西象形文字中大量使用假借下的形声字和音位符号 , 也是区别于原注的图画文字的重要标志 。但纳西象形文字中也保留了很多完整的图画文字 , 很多针对动物的文字往往有两个字 , 一个是全身 , 一个是部位(部位往往是头部) 。从文字形态来看 , 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文字 , 代表了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 。东巴象形文字的造字 大致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假意、形声字五大类 。用象形文字写东巴经有三种基本 :一是象形表意法 , 即背单词启发发音;另一种是省略单词表意法 , 即用单词代替句子来帮助发音;三是逐句逐句表达意思 , 也就是用词代词逐句表达发音 。在这三种写作 中 , 省略词语的 是主要的一种 。东巴经的写法大多不是逐字逐句写的 。有时几个字甚至一两句话只写一两个字 , 段落性强 , 比古汉语等典型表意文字更原始 。
学者们认为 , 这种文字比苏美尔和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甲骨文文字更原始 , 对研究人类原始图画文字如何演变为象形文字以及甲骨文之前汉字的演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例如 , 中国文字学家傅在《纳西象形文字与象形文字的区别》和《纳西象形文字序》一文中 , 对东巴文中的文字及其所记录的语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并得出如下结论:东巴文中的文字总体上“在相当程度上接近图画 , 它代表了文字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马叙伦先生认为:“中国云南的摩尔族文字几乎可以说是汉字的前身...“因为现在还有人能够阅读和使用这种文字 , 纳西象形文字在国际学术界有‘唯一保存完好的活着的象形文字’的美誉 。
由于纳西象形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 , 为比较文字学研究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证据 。早在20世纪40年代 , 古文字学家董作斌就指出 , 纳西象形文字能反映汉字的古老起源、汉字的漫长演变、汉字产生的地理环境、造字心理的相似性和造字印象的差异性 。比如在《地理环境论》中 , 他举了以下几个例子来说明:纳西族象形文字中的水字 , 写的是源头活水的形状 , 山里人只知道水是从泉里来的 , 所以把泉当水用 。甲骨文里的水 , 写得像平原上的河 。东巴象形文字“日出”和“日落”显示太阳从高坡升起和落下 , 而甲骨文中的日出和日落显示太阳旁边地面上树木的形状 , 反映了两种文字的不同地理环境 。再次 , 如“路”、“田”、“山” , 纳西象形文字和甲骨文在地理特征上有突出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