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才聚泉城”:涵养人才生态为济南智取未来( 二 )


为确保实效,他们首先对内征询需求,围绕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量子科技、生物医药、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梳理出3545个岗位需求,对此建立目录,按图索骥寻找“急需紧缺”重要人才。
其次,强化信息发布。他们一方面用好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扩大影响。同时,加强高校对接,在高校就业信息网、微信群等“一线阵地”发布消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让引智工作更高效。
思路既定、着手行动。实践中,济南市人才服务中心全面升级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济南人才网,优化“信息发布、简历投递、素质测评、视频面试”等在线功能,让畅通的网络使服务更便捷。
得益于这套成熟系统,“才聚泉城名校网络行”一经上线便引发关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99所知名高校与济南建立校地合作联系。通过多元发布,将济南“双创19条”中人才政策、企业简介、岗位需求精准推送,让更多名校关注济南、了解济南、信任济南,并愿意融入济南。截至现在,活动吸引700多家企业上线,发布岗位3155个,人才需求25650人。信息有效推广,信息点击量超过33.7万次,收到简历3万余份。

文章图片
一项工程的内生动力:涵养两种态势,解决三大问题
调研发现,经过七年深耕厚植,“才聚泉城”由一项单纯行动而不断完善,发展成为扩大地方影响、助力智慧崛起、推动人才兴城的系统工程,在改善“招才引智”具体工作的同时,也逐步催生出影响济南美誉度、影响力、契合度的内生机制。
济南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局长、党组书记王壮认为,这种内生机制至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系统内,通过因才施策、靶向聚焦调动起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从而“赛马不相马,比学赶帮超”,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良好生态。二是对外服务上,通过“才聚泉城”“百脉汇流”鲜活景象,让人才与城市相得益彰、共同成长。并反向激励原有工作业态,使其精神面貌和业务水平同步提高。从而用事业成就人、用感情温暖人、用待遇留住人、用制度激励人,为“大强美富通”现代泉城高质量发展添油赋能。
“才聚泉城”催生出的内外双重效应,也引发全市很多部门行业的不断思考。王壮表示,“伴随济南框架格局不断拉大、区域影响不断提升、重点项目逐渐落地,济南正在经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期。动态磨合中,人才与城市的契合度、融入度都在不断提升,对我们现有工作标准、行为方式形成新的考量。由此,通过人才强市、人才强企、人才振兴至少能解决三方面问题。”
一是缩小“人才供需两端”的期望差距,在人才个性化诉求与城市共性化发展中寻求契合平衡。济南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武毅说,“高层次人才,尤其领军型、紧缺型金融人才一直是各个地方“围猎”的重点目标。这方面,济南“一事一议”把脉对接、贴心服务,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通过柔性引才、荣誉赋名、专项奖励,更增加了他们的尊严感、荣誉感,从而与地方黏性更强、扎根更深。”
二是解决动态社会和静态管理“两张皮”的问题,夯实了我们的管理基础。山东省建设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部部长史斯年说,“过去我们选人用人,多采取‘一劳永逸’‘一条制度到底’的工作机制,既不适合企业的长久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多元选择,发展缺少弹性,自然缺乏生机。而‘才聚泉城’工程,岗位信息一览无余,人才资历实时更新,如此双向选择,心知肚明,让人与城市从‘一次性选择’向‘常态化共赢’有效转变。”
三是较好地兼顾了城市大发展、产业大振兴,企业百花齐放、人才百家争鸣的共融关系,让各种生产要素迸发生机。作为一级政府机构,人才服务中心必须贴近市场,用贴心服务赢得用人单位与高校院所的尊重认同,如此,人才来的放心,工作才更下力。“才聚泉城”即如此,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从“不管不问”变“贴近服务”,从而搭建桥梁,成为“红娘”,让人才“宾至如归”,企业用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