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17岁少年跳桥身亡:你真的会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吗?

5秒 , 纵身一跃 , 1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
日前 , 一段男生因和母亲发生争执跳桥身亡的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 。 有些声音谴责孩子太脆弱冲动不珍惜生命;有些声音则批评母亲不该在大桥上停车没控制好情绪 。 然而 , 在这一事件的真相尚不清楚的情况下 , 单凭一个视频就妄下结论是不合适的 。
青春期:17岁少年跳桥身亡:你真的会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吗?
本文插图
对酿成这一悲剧的原因众说纷纭 , 只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二次伤害 。 如果说这个事件有引以为戒之处 , 那么父母如何和孩子 ,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有效沟通 , 是值得被探讨的 。
青春期=敏感期?
“青春期”有三种界定的方法:以年龄计算为标准 , 青春期是12到18周岁;以思想变化为标准 ,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想法 , 就进入了青春期;以身体变化为标准 , 青春期就是自己的身体出现了第二性征等变化 。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复旦大学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在接受****采访时称 ,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暴露出来的问题并非因为青春期叛逆所致 , 而是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形成的 。
“不要幻想能通过对青春期的孩子说教来改变他们 , 家庭教育的有效时间在孩子14岁前 , 青春期之前的教育决定孩子后面的行为模式 , 同时也决定孩子之后的人生 。
“一旦进入青春期 , 由于孩子对同伴及社会的认可需求会高于来自父母的认可 , 此时父母的话语对孩子来说 , 作用甚微 。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 , 父母教育的念头越是强烈 , 亲子关系就会越发糟糕 , 冲突也只会更加严重 , 情绪失控就会一触即发 。 青春期的父母放弃说教的企图 , 通过以身作则和改善亲子关系 , 才是发挥父母影响力的途径 。 ”沈奕斐表示 。 【青春期:17岁少年跳桥身亡:你真的会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吗?】
前一刻还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 整个世界在我脚下;下一秒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 觉得自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往往波动大 。 沈奕斐建议 , 父母要平和地接受青春期孩子的情绪起伏 , “青春期孩子身体成长太快 , 思维跟不上情绪成长 , 往往会产生很多困惑 , 这使他的情绪波动反复 , 而充沛的能量又导致他们随时做好抗争的准备 。 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把青春期的能量用在自我发展上 , 而非用于和家的抗衡上 。 ”
父母可以适度示弱
健康的亲子关系中 , 父母和孩子能做有效沟通且能关注到彼此情绪 , 而在突发情况或者产生矛盾时 , 都要注意不能破坏亲子关系 。
上海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雷开春博士告诉****采访人员:“父母和孩子的沟通过程中要提醒自己 , 亲子关系是第一位的 。 青春期的孩子比较敏感 , 父母在沟通中应该训练自己的觉察能力 。 感受到关系紧张时要收敛并且想办法修复 ,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爆发时 , 不能硬来 , 父母可以适度示弱并进行安抚 , 等孩子情绪缓和了 , 再继续讨论有争议的话题 。 青春期的孩子遇到问题时 , 会有自己的主张 , 即使父母知道最佳解决方式 , 也不要直接告诉孩子 , 更不要强迫孩子听取采纳 , 建议使用发问式沟通 。 比如:‘你觉得这个事情怎样处理比较好?’‘需要妈妈/爸爸为你做些啥?’‘你想听听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妈妈/爸爸的想法是这样的 , 你觉得是不是比你的处理方法更好?’”
纪伯伦在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这样写道:“你的孩子 , 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 , 却非因你而来 , 他们在你身边 , 却并不属于你 。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 , 却不是你的想法 ,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