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街历史趣闻@决定战国走势的一场战争及影响( 三 )


此时 , 赵国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受到大规模战略打击的关东国家 。 长平之战 , 就是让秦国也对赵国实现了这种重大战略打击 , 而且打击力度之大、之狠 , 超出了关东五国以往的遭遇 。
40万 , 这还是战后的杀降记录 , 不包括战争对峙阶段的伤亡 。 此战导致赵国实力大损 。 在长平之战前 , 赵国至少从声势上 , 还具备与秦国平起平坐的“秦赵争霸”姿态;长平之战后 , 赵国彻底被削弱 。
秦国一强独大的格局 , 从此完全确立起来了 。
秦国虽然是秦始皇赵政时实现了统一天下的目的 , 但却是在秦昭襄王时代奠基的 。
二、促进了关东六国“合纵”的基础
“合纵” , 就是以苏秦为代表的说客提出的 , 关东国家联手对抗秦国的主张 。
在长平之战前 , “合纵”组织的并不好 , 主要是因为关东六国各怀鬼胎 , 各有保留的小算盘 。
因为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 , 对本国的军事起到了促进作用 , 且在赵武灵王死于''沙丘之乱''后 , 这个军事改革并没有夭折 , 而是大部分成果得到了延续 。
因此在长平之战前的几十年 , 赵国在关东六国当中逐渐脱颖而出 , 成为表率 。 赵国自然也要利用这个趋势 , 谋求自己的地位、利益和在关东六国当中的领导权威 。
再加之 , 赵国与韩、魏同是当初“三家分晋”之后 , 因此在赵孝成王时代 , 赵国确定了自己的战略格局——团结三晋、联络楚国 , “北赵南楚中韩魏” , 打造一个贯通南北 , 隔断东西、以赵国为领导 , 魏、楚两国积极配合的“关东四国抗秦联盟” 。
赵国的这个战略规划 , 得到了魏国的积极相应 , 但是在长平之战的后期 , 赵国的几个重大失误 , 导致自己蒙受巨大损失 。 但同时 , 也让魏、楚两国更加震惊 , 并萌生同情赵国的因素 。
因此 , 在长平之战后的关东国家中 , 三晋和楚国之间的分歧更少了 , 合作更有诚意了 。
在长平之战后不久 , 秦国又发动了对赵国首都邯郸的进攻 , 妄图就此灭亡赵国 。 在这种情况下 , 以信陵君为代表 , 魏国、楚国都及时向赵国伸出援手(高中时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从《史记》节选的《信陵君窃符救赵》 , 讲述的就是邯郸之战中 , 魏国救援赵国的故事)
在邯郸之战中 , 赵、魏、楚三国表现出空前一致的团结互信 , 三方联手将秦军击败 , 是最能体现“合纵”战略主张的一次军事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