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成功,你知道多少?这些值得你学习。

刚刚经历了史诗级暴跌的中国科技股 , 哪些已经被严重低估?最新出炉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自然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 。
小米成功,你知道多少?这些值得你学习。
文章图片
过去一年 , 受行业触顶和经济波动的影响 , 智能手机、互联网行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 但小米的表现一如既往稳定 。 3月22日 , 小米发布了2021年四季报和全年财报 , 这份财报不仅揭示了小米高端化战略的阶段性成果 , 还在关键节点展示了小米未来的成长空间 。
业绩稳健
财报显示 , 小米正处在业绩稳步上升的轨道上 。 2021年 , 小米总收入达到3283亿元 , 同比增长33.5%;经调整净利润达到220亿元 , 同比增长69.5% 。 其中 , 去年第四季度总收入856亿元 , 经调整净利润45亿元 。
细看财报 , 小米的收入增长几乎没有短板 , 各业务板块 , 均创历史新高 , 这是非常可贵的表现 。 这意味着 , 小米的“手机×AIoT”核心战略得到了有效地执行和落地 。
先来看智能手机业务板块 。
小米去年智能手机收入达到2089亿元 , 同比增长37.2% 。 全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突破1.9亿台 , 同比增长30% 。 按照Canalys数据 , 2021年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 市占率为14.1% , 年度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均创历史新高 , 在全球前五大智能手机厂商中出货量同比增速最快 。 此外 , 2021年小米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 , 市占率从2020年的12.1%上升至15.2% , 创历史新高 。
小米手机在营收、出货量和份额三个维度都表现优秀 , 更值得关注的是产品结构优化显现成效 。
财报披露 , 2021年小米高端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超过2400万台 , 远超2020年全年约1000万台的水平 。 按出货量计算 , 其高端智能手机占比由2020年约7%提升至2021年的约13% 。 其中 , 双尺寸双高端Xiaomi12系列上市后首月购买用户中超过50%为新用户 。
这意味着 , 小米在主营业务上呈现出规模和利润的双重成长性 。
小米的AIoT业务亦表现稳健 。
财报披露 , 2021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达到850亿元 , 同比增长26.1% 。 截至去年末 , 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达到4.34亿元 , 同比增长33.6% 。 其中一个亮点是 , 2021年小米全球智能空调出货量超过200万台 , 同比增长超过70% 。
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 强功能性、观赏性及连接性的产品生态进一步提升了小米AIoT板块的增长空间 , AIoT平台与智能手机的生态联动又会带来更多可挖掘的价值空间 。
小米成功,你知道多少?这些值得你学习。
文章图片
去年 , 互联网广告增速下滑、行业整体压力巨大的背景下 , 小米的互联网业务表现出可贵的韧劲 。 2021年全年 , 小米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282亿元 , 同比增长18.8%;去年四季度 , 小米互联网业务的毛利率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 达到76.1% 。
运营层面 , 2021年12月 , 小米全球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089亿 , 同比增长28.4% , 2021年全年小米全球净新增MIUI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125亿 。
整体来看 , 全球用户规模扩大同步带动了小米互联网业务商业化能力的提升 , 业务增长潜力不断增强 。
内在驱动力
针对智能手机行业 , 市场笃信两条价值判断标准 , 其一是高端产品相较中低端产品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其二是软硬结合相较单纯的硬件售卖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和更深的商业变现范围 。 苹果市值屡创新高 , 稳坐全球科技股头三位置 , 便是以上价值判断标准的鲜活代表 。
小米过去几年的业绩 , 已经证明了自身商业模式的稳健与长期价值 。 不过 , 谨慎的投资者还会多问一个问题:小米现阶段的增长能否持续?
结合小米过去一年的产品组合和业务布局 , 可以用三个关键词解答 。
第一个关键词是产品力 。
小米双尺寸双高端Xiaomi12系列上市后首月购买用户中超过50%为新用户 , 这是产品力驱动市场增长的典型案例 。 产品力的提升不是无缘无故的 , 从小米财报看出 , 近年来小米在研发层面做出了巨大投入 。
2021年 , 小米的研发支出达到132亿元 , 同比增长42.3% 。 小米在2021年推出的XiaomiMIXFOLD和Xiaomi12Pro两款高端旗舰机型上 , 分别搭载了首款自研专业影像芯片澎湃C1和首款自研充电芯片澎湃P1 , 这些底层投入极为显著地提升了小米的产品力 。
踏实进行底层投入 , 是驱动小米增长的核心动力 。 小米在财报中表示 , 将坚定不移坚持以技术为本 , 预计未来五年集团研发投入将超过1000亿元 。 可以预见 , 小米未来的产品力提升有坚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