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本期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一百一十七回 , 发生在伐蜀之战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刘禅、黄皓、郤正和诸葛瞻 。 故事梗概如下: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涪城失陷的消息传到成都后 , 后主刘禅急忙找来宦官黄皓询问 。 黄皓却谎称这只是讹传 , 不足为信 。 不过 , 随着各地的告急奏章不断到来 , 刘禅终于意识到危机 , 与众臣商议对策 。 大臣郤正向刘禅推荐时任行军护卫将军的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商议退敌之策 。 此时 , 诸葛瞻因为不满黄皓专权 , 早已托病不出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后主刘禅连发三道诏书 , 将诸葛瞻招至朝堂 。 刘禅邀请诸葛瞻率军迎敌 , 诸葛瞻一口应允 。 此后 , 刘禅调拨七万大军给诸葛瞻出战 。 诸葛瞻回到军中后 , 询问众将谁愿意担任大军先锋 。 时年十九岁的诸葛瞻长子诸葛尚主动请缨 , 要求担任先锋 。 诸葛瞻大喜 , 命诸葛尚率部赶往绵竹御敌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不久后 , 师篡和邓忠率领魏军来到绵竹城下 , 与诸葛尚展开较量 。 诸葛尚以一敌二 , 打败师篡和邓忠二人 , 将魏军击败 。 邓艾大怒 , 下令将师篡和邓忠斩首 。 众将苦苦哀求 , 邓艾这才放过了二人 。 随后 , 邓艾派人送信给诸葛瞻 , 许以高官厚禄 , 企图劝降诸葛瞻 。 诸葛瞻怒斩来使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随后 , 邓艾亲自率兵来到绵竹城下 , 诸葛瞻出兵迎战 。 经过一番较量 , 诸葛瞻兵败 , 不得不退守绵竹城内坚守 。 诸葛瞻写下亲笔信 , 向东吴皇帝孙休求援 。 孙休收到来信后 , 命丁奉为主帅 , 丁封、孙异为副将 , 率军五万 , 兵分三路 , 救援蜀汉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小说中提到的诸葛瞻与邓艾之间的较量 , 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 不过 , 小说对于诸葛瞻与黄皓关系的描述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 。 按照《三国志》相关传记记载 , 诸葛瞻与黄皓的关系并不差 , 也从未受到黄皓的迫害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至于小说中提到的后主刘禅命诸葛瞻率领七万大军抵抗邓艾 , 也并非历史的真实 。 蜀汉灭亡时 , 全国的兵力仅有十万 , 其中姜维在沓中的部队总数大约五万人 , 傅佥与蒋舒镇守阳安关的兵力约两万人 , 再减去各地的收留兵力 , 后主刘禅能拨给诸葛瞻的兵力不会超过两万人 。 不过 , 以这样的兵力对付邓艾的疲敝之师 , 如果应对得当 , 还是可以扭转战局的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不过 , 当诸葛瞻率部离开成都、赶往前线时 , 却出现了一个致命失误 。 据《三国志?黄权传》载:"(黄崇)随卫将军诸葛瞻拒邓艾 。 到涪县 , 瞻盘桓未进 , 崇屡劝瞻宜速行据险 , 无令敌得入平地 。 瞻犹与未纳 , 崇至于流涕 。 会艾长驱而前 , 瞻却战至绵竹 。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 诸葛瞻赶到涪县后 , 却奇怪地停止前进 , 就地驻扎 。 这一举动遭到蜀汉名将黄权之子黄崇的强烈反对 。 黄崇多次提醒姜维 , 应该迅速在涪县东北的险要之处构筑防线 , 阻止邓艾进入平原地带 。 为了说服诸葛瞻 , 黄崇甚至痛哭流涕 。 令人遗憾的是 , 黄崇的建议并没有得到诸葛瞻的采纳 。 诸葛瞻坚持据城而守的策略 , 最终在涪县一战中被邓艾击败 , 不得不弃城逃往绵竹 。 涪县的失守 , 也意味着蜀汉的汉中方向彻底瓦解 , 蜀汉亡国成为必然 。
诸葛瞻本有机会扭转战局,却错失良机,丢掉了这个战略要地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