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风险社会的“完美病毒”,新冠为什么可怕?( 二 )


从这个角度来说 , 新冠病毒可以说是风险社会的“完美病毒” , 它身上正体现出现代风险社会的诸多特征 。 齐格蒙特·鲍曼曾在《寻找政治》一书中 , 用德语中的Unsicherheit一词来总括当代风险社会中“最险恶且最令人痛心”的特征 , 该词包含三重意味:不确定性(uncertainty)、不可靠性(insecurity)和不安全性(unsafety) 。 在“上帝已死”的年代里 , 人类已经进入一个专家主宰的风险社会中 , 人们感到前途未卜 , 为未来小心翼翼 , 为安全而担忧 。 如果说以前中国人还对这种心理难以感同身受 , 那么在新冠疫情中 , 我们可都是切身体会到了 。
经此一“疫” , 对中国人而言 , 风险社会正式降临了 。 这不仅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 , 甚至将改变我们对风险、对未来的感知和预期 。 新冠疫情也极其生动地展现出“风险社会无国家边界”的特征 , 这不是一个切断联系就能应对的危机 , 也不是“他们”的事 , 而是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 。 正因此 , 才更需要所有国家、所有人放下隔阂 , 克制住对集体行动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恐惧 , 更勇敢地直面它 。

「传染病」风险社会的“完美病毒”,新冠为什么可怕?
本文插图
在这场疫情中 , 不同人群对待风险的反应迥然不同 。 相比起欧美人 , 哪怕是旅居当地的华人 , 往往也更快进入战时心态 , 表现出一种对风险的高度敏感 , 但这有时又不无极端偏向:一有风吹草动 , 就迅速行动起来 , 坚壁清野 , 备战备荒 , 甚至还有一种“为了活下去 , 我什么都做得出来”的架势 。 这究竟是反应过度 , 还是有先见之明 , 在多变的形势下可能评价相去悬殊 , 但背后的一个心态却是在中国社会中不时可见的:人们常常觉得 , 为了以防万一 , 再过激的反应都不为过 。
正因此 , 中国人常常无法理解欧、美、日国家的平静 , 或者讥讽其为“佛系躺倒、无力管理、心大无脑” 。 日本自疫情爆发至今 , 仍然保持着社会生活大体不变 , 公共交通和大部分商业设施也依然正常运转 , 在这种情况下 , 疫情同样控制住了;相比起来 , 中国已经治愈了6万感染者 , 湖北新增病例也已经归零多日 , 然而日前各地还是有拒绝湖北大巴入境的事 。 这种非理性决策的根源是对病毒的恐惧 , 而不消除这一点 , 复工、复产、复学就始终无法落实 , 社会无法归复正常运作 。
冷静下来看 , 也能发现 , 对新冠的恐慌其实是来源于不了解、不确定和不可控 。 当然 , 面对这样数十年不遇的疫情 , 一时的恐慌在所难免 , 也是人之常情 , 但我们总会一点点更多了解、也更能管理这一风险 。 日本人之所以表现得那么镇定、克制 , 与其归结于某种“国民性” , 倒不如说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地震多发的岛国 , 突发灾害几乎就是生活常态 , 因而有着完善的公共应急机制 , 国民也就不太会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
当然 , 要建立这样一套机制绝非一蹴而就 , 但对个人而言 , 至少多了解一下相关的医学常识和防护措施 , 也就会慢慢意识到 , 它其实真的没那么可怕 。 可理解、可控的事物 , 是不会让我们害怕的 , 而这都需要借助理性的认知 。 这也是我们人类有别于其他生物的地方 , 是我们在进化中胜出的终极技能——理性是个好东西 , 你值得拥有 。
「传染病」风险社会的“完美病毒”,新冠为什么可怕?
本文插图
【「传染病」风险社会的“完美病毒”,新冠为什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