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王铎
王铎(王觉斯、王孟津,1592年-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谥文安,河南孟津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明末三家”之一。
他曾任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书法作品有《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其绘画作品有《雪景竹石图》等。
文章插图
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
王铎草书自作诗《三宿岩》,绫本巨轴,诗见《拟山园选集》,文句略有不同。清代初期的书法主要延续明代的帖学传统,但风貌大相径庭,一些由明入清的书家承接明末张瑞图、倪元璐、黄道周等人 的书风,以个性鲜明、直抒胸怀、狂放朴拙的行草书风名极一时,其中尤以王铎、傅山、八大山人最为重要。遗憾的是, 这一路书风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承,消失在书法史演进的洪流中,成为乱世绝响。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局部
王铎,与倪元璐、黄道周为同榜进士,入清后官至礼部尚书,书法胎出二王,旁参米芾,尤以行草大字见长。王铎对二王 书风有着深刻的喜好和理解,从所作宋拓《圣教序》跋文中可见一斑,“每遇烦惫,一披瞩辄有清气拂人,似游海外奇山 ,风恬浪定,天光水像,空荡无岸。此中消息,如文如诗。口之晓泠,不可单也。即强形容,他人未必喻。故曰:可为知 者道”。对二王法书的勤奋钻研一直持续到晚年,“一日临帖,一日应索”。就内容而言,王铎书法大致分作“临帖”和“应索” 两类。从临帖作品中,能够窥探他对于古代经典的研习和取舍;从应索作品中,能够体会他熔古人精粹,进而突规破矩, 自立风标,表现出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故而名重于时,友人彭而述尝为王铎《拟山园选集》作序,“四十年来,荐绅士 大夫罘罳绮疏,无先生一字,则以为其人鄙不足道。”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局部
(《拟山园选集》序,彭而述)文辞虽略有夸张,却道出了王铎在 当时备受推重的事实。黄道周赞之,“行草近推王觉斯。觉斯方盛年,看其五十自化。”(《黄漳浦集》,卷十四,《书 品论》)同为书法巨匠,傅山对于王铎的书风变化有着清醒的观察,“王铎四十年前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 能大家。”(《霜红龛书论》) 王连起先生认为,王铎对于二王的研习既着意于晋人法度严谨,更重视其时书体的转化、笔法与章法的创新,而这种创新 意识对于王铎找到自己的书法面貌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认准羲献,就是认准了书法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晋唐 以后,王铎只学米芾一人,也是因为米书有纵横奇险、笔势凌厉、锋开八面而沉着痛快的强雄之风。”(《论王铎书法学 古意义与得失》,王连起) 本件自作诗《三宿岩》巨轴大致作于45岁左右,用笔或方或圆,时见折笔顿挫,结字奇崛险茂而富于变化,章法恣纵错落 而不失法度,笔势连绵流畅而大气磅礴,于秀逸婉转之中追求刚健豪迈、苍郁雄畅的“气骨”。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清 王铎 行书《三宿岩作》局部
本轴尺幅巨大,晚明及清初巨轴书画的风行,并非仅仅关乎审美趋向或趣味,更与诸多外在因素密切相关。建筑结构的演 进、厅堂样式的发展,致使悬画和室内空间的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催生了长轴或巨轴书画。文震亨《长物志》曾记录彼时 的风尚:“悬画宜高,斋中仅可置一轴于上,若悬两壁及左右对列,最俗。长画可挂高壁,不可用挨画竹曲挂画……堂中 宜挂大幅、横批”。想必此《三宿岩》诗轴曾悬高堂素壁之间,读之心神畅快,“似游海外奇山,风恬浪定,天光水像, 空荡无岸”,唯愿识者宝之。
- 清华大学|美术馆嵌入产业园,上海打开“科创+文创”新模式
- 清明|二十四节气:凡有井水处,皆知节气歌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丫鬟|鸳鸯的发小闺蜜,为什么都是清一色大丫鬟?
- 肉馅|清炖狮子头
- 大葱|木耳胡萝卜炒肉片
- 海蛎子|清蒸海蛎子
- 京话日报|呈现北京文化的历史横断面——夏晓虹谈《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 萧潇|斗破苍穹:萧炎与美杜莎的婚礼办不成,萧潇的来历捋清楚
- 牛肉|香葱牛肉清汤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