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


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
文章插图
弗吉尼亚·伍尔夫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性作家,她在小说理论研究上也颇有建树。
弗吉尼亚·伍尔夫评过许多后来在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英国作家,如笛福、简·奥斯汀、华兹华斯、斯威夫特、勃朗特姐妹等。她的文学批评细致、犀利、敏锐、准确,落笔之处,皆有性格。她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强,总是用最恰当同时也是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她的观点,让读者感同身受。她娴熟的评论手法更是堪称一绝,对不同的作品都能信手拈来,且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有时,读一个本身从事持续写作的作家的评论文字,要比大多数平平无奇的评论家的更为精彩。
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
文章插图
伍尔夫评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文字精彩至极。奥斯汀短暂的一生,除《傲慢与偏见》等六部大作,几乎只留下一鳞半爪的闲言碎语和为数不多、无关紧要的书信可供了解。所以,伍尔夫花了大力气从奥斯汀短暂人生前半生的经历和之后作品的联系中去解读作者本人。“12岁的奥斯汀一本正经,刁钻任性”;“15岁坐在客厅僻静一角嘲笑全世界”,“活泼,轻快,妙趣横生,自由无羁到戏谑恶搞的程度”,伍尔夫从作品中看到了奥斯汀少女时代的所思所感,以及这些对形成她后来的写作风格的影响。伍尔夫最终评价奥斯汀的文字字字珠玑,她称其“落笔无情,是整个文学史中最前后一致,不改本色的讽刺家之一”;“她的机智有完美的趣味伴随”;“她比任何别的小说家都更多地动用了对人类价值无比精准的感知。她以从不迷失的心灵、从无差错的趣味和几乎严峻的道德信念为鉴照,展示了那些背离仁善、真实和诚挚的言行,她的这类描写乃是英国文学史中最令人愉悦的精粹”,作为解读奥斯汀的一把钥匙,这些文字很是准确,有没有?
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
文章插图
对勃朗特三姐妹,伍尔夫则同情她们的不幸和寂寞,但也给出了中肯而毫不留情的评论。比如,对夏洛蒂·勃朗特,伍尔夫大加赞美《简·爱》,称“它不容我们思考,也不容我们把目光从书页上移开”,但是,“当我把这本书(《简·爱》)放在《傲慢与偏见》旁边,就会注意到其中有一种愤愤不平的情绪,而就是这种情绪,使她(夏洛蒂·勃朗特)永远也不可能把自己的才华彻底展现出来。她的书是扭曲的,变了形的。她本该平静地写作,现在却在愤怒中写作。她本该明智地写作,现在却在冲动中写作。她本该写她笔下的人物,现在却在写她自己。她在和自己的命运搏斗。”而伍尔夫认为,《傲慢与偏见》的惊人之处恰好相反。“你很难想象,竟然有这样一个女人,在1800年前后女作家几乎没有地位,就能心平气和地写作,不怨恨,不哀诉,不恐惧,不愤怒,也不说教。从这一点上来说,简·奥斯汀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她就存在于她写的每一个字里。”
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
文章插图
弗吉尼亚·伍尔夫笔下的文豪们】此外,伍尔夫还曾把契诃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放到一起来评论。她抓住这两位作家的作品都探讨灵魂这一共同点来进行评述,她认为“契诃夫小说里的灵魂是细腻的、脆弱的、很容易受各种愉快的或者不愉快的情绪影响。感觉像一个清纯无比的小孩子,没有定力,易变”。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里的灵魂,要宏大得多、深邃得多——它不仅是小说的内核,而且往往是病态的、高度紧张的。这样的灵魂更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目光深邃,但心理不是那么干净。”这种以小切口来进行反复对比的文学评论,不仅将两位作家解读得深刻而透彻,也让读者不自觉地带入自己的阅读经验中进行思考。
作者:陈熙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