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小时候玩的游戏(农村70后童年回忆图片)( 二 )


七、八十年代的中国,没有电脑,没有 游戏,没有PSP,没有萝莉,也没有机会看美国大片 。对于现在25~35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下面的32种“游戏”便成了他们休闲娱乐的首选!无论你是或者不是这个年龄段的,都来看看,了解下,这些或许已经绝迹的儿时回忆 。可分为和跳短绳和跳长绳 。跳短绳基本上是个人游戏,也可以一根短绳两人跳,其中一人是主跳执绳,另一人贴近主跳随着主跳挥绳节奏在绳圈内跟跳;此游戏最多也可三人跳,即在主跳的身前身后各跟一人合跳 。此游戏讲究个协调,由于绳圈小,跟跳者必须默契配合,尽量贴近主跳,但又不能靠上影响起跳 。单人跳绳可分赛花式和赛体能:赛花式有正跳、反跳、双飞、三飞、麻花跳和上面介绍的多人跳等等;赛体能的可以分比速度的计时计数制穿耽扁甘壮仿憋湿铂溅和比耐力的不计时计数制 。跳长绳是集体游戏,两人挥绳,参加跳的人数不限 。有挥单绳和双绳之分,双绳游戏对参跳者难度较大;比赛也可按计时和不计时两种 来计数很不错的网站..希望能找到你想要的..70后的童年玩什么?
女儿放寒假了 。由于老人们都不在北京,我和老公工作又都很忙,所以她只好独自一人在家过寒假 。女儿倒是也习惯了,乐得一个人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谓喜欢的事情,也不过就是给她的几个芭比娃娃反反复复地换衣服,读上几页画面精美的故事书,摆弄摆弄玩具箱子里的各种小动物,再就是把那个大俄罗斯套娃中的诸多娃娃按照大小个儿一字排开,然后以老师的口吻给她们训话 。除此之外,就是看电视里播放的动画片和玩电脑游戏了 。女儿的这些游戏,尽管大多都是我的童年所不曾拥有的,但是对比一下我这个70后女人的童年,我却不由产生这样的疑问:女儿的童年真的有我快乐吗?那曾经逝去的童年游戏又一一回现在我的面前: 跳皮筋可以说是我们那个时代的女孩子最喜欢也最常见的一种游戏了 。因为那时每家的经济条件都差不多,所以几乎很少有孩子拥有从正规商场里买的皮筋,绝大多数都是家长们由旧车胎改造成的 。而若拥有一个又宽又结实的皮筋,简直就是女孩子的骄傲了,她可以由此而成为大家的焦点 。放假的时候,约上三五个同伴一起跳皮筋,可以说是我们最快乐的事情了 。规则一般是平均分成两组,每组由两个人轮留撑皮筋,其他人来跳 。可以从脚跟一直升级到“大举”(就是双手举起的高度),跳法也有好多种,难易程度也不同,就看大家的水平了 。最惬意的是在人员不均的情况下,做“**”(真遗憾,那个名称现在居然都不记得了),就是既不属于A组也不属于B组,可以不用撑皮筋,在两组之间不停地跳,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有时人手不够,或是有幸能找到两棵距离相当的粗壮的大树,也可以把皮筋拴在树上,以树代劳,大家玩个不亦乐乎 。记得我曾有过那样的经历:一个人在家玩皮筋,用两条板凳来撑皮筋,结果由于板凳的重量太轻,弄得人、皮筋、板凳全部“纠缠”在一起 。即便如此,依旧是乐此不疲!冬日里,我们常常会玩得进到屋子里,头上还冒着“热气” 。对70后女孩子来说,另一个好玩的游戏就是扔“嘎啦哈”(我一直不知道这种游戏的学名叫什么,反正我们东北方言就是这么称呼的) 。这个游戏的工具主要是羊的膝盖骨(猪的也有,但太大了,影响战绩,一般会被涂上红色的颜料,数量4-6个不等,也有更多的,当然,技术要求也更高),外加一个沙包 。规则是在一只手扔出沙包的同时,用五个手指以最快的速度夹起姿势相同的羊骨(“嘎啦哈”),然后同沙包一起接入手中 。这个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有很多种,我说的不过是最简单的一种而已 。假期里,我们几个要好的伙伴,常常坐在某一家的炕头上,玩得“废寝忘食” 。那瘾头和现在的“麻友”们比,也不相上下呢 。对于东北孩子来说,冬天滑冰是再好不过的游戏了 。这也是男孩子们的更爱 。几乎所有学校和公园里都有一个大大的冰场,假期里,一群小伙伴聚在一起,穿着廉价的,挡不住严寒的冰鞋(那时只有体校队的队员才会有从商场里买来的“正规”冰鞋),在冰场上左一圈右一圈地滑着,尽管姿势并不怎么正确,尽管会接二连三地摔上无数个跟头,尽管会冻得手脚麻木,鼻涕乱飞,但换来的却是内心无比的快乐 。冰、雪、天融为一色,每个人就如同迎风飞翔的小燕子,欢乐无比 。而对于我这样胆小的女孩子来说,虽然不敢同淘小子们“同台竞技”,只是顺着冰场边缘狭窄的冰道打“出溜滑”,也已经是超级美了 。再有一个好玩的游戏就是丢沙包了 。这个游戏比较适合较多的小伙伴一起玩 。也是分成两组,由对方投掷,打中身体任何部位,即算输掉 。当然,如果你确信有能力接到投过来的沙包,就尽管去接,这会算作你的积分,下次如果被打中了,可以作为抵消,不算输 。这个游戏虽然很简单,但却特别锻炼人的反应能力,也有助于小伙伴们的团结 。一般玩过一场游戏下来,嗓子不喊哑是不可能的 。70后男孩还有一个比较普遍的游戏——搧纸片(东北方言称“pia ji”)这种“pia ji”一般在路边的小摊上就能买到 。多是由旧纸壳剪成圆形或方形,上面贴上《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各色人物图像, 多很粗糙 。也有孩子没有零花钱买到这些“pia ji”,就找来硬纸叠起来自己做 。规则也比较简单,谁能用自己的“pia ji”将对方的“pia ji”搧翻到另一面,谁就算赢 。虽然看似简单,却也是需要技巧的,力度、方向的掌握都不能含糊 。记得邻家的小哥哥是玩搧“pia ji”的高手,他有一纸箱子的“pia ji”,都是赢来的“战利品” 。寒假里,我还有一件至今仍然值得自豪的游戏——做“冰花”,也算是童年的我一个小小的创意吧 。找来几个不同形状的铁质盒盖,在里面倒满水,把自己喜欢的小人书或画报上的图案剪下来,放进水里,再放入一小截尼龙绳,然后把它放在外面 。在东北零下20度的严寒里,只需几分钟,水就结成了冰 。把冻成了冰的盒盖拿到屋子里,在暖暖的火炉上轻轻那么一烤,冰块就下来了,“冰花”也就大功告成了 。也可以把彩纸放在水里,制成五颜六色的“冰花” 。70后的经典童年小游戏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