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零售]新零售究竟是一颗救命药还是一场骗局?( 二 )


银泰和阿里合开了场景化营销的生活选集、大润发与阿里打造了盒小马、永辉超市与京东打造了超级物种、王府井百货开起了主题百货……从百货、餐饮到服装、文娱,大家都在打造自己的新零售,诉说着各自的故事。
切实来讲,新零售模式符合消费升级的社会现状,带动了线下市场的新消费。据悉,今年一季度,中国消费市场呈现稳步加快增长态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继续增强,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8%。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可以看到,线下消费持续回暖态势。今年一季度重点监测零售企业百货店、超市、购物中心、便利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7%、4.4%、6.3%和7.2%,较上年同期分别加快0.8、0.6、0.5和0.4个百分点。这与实体零售企业的积极转型升级、传统商业体调整商品结构和业态结构,开展供应链、渠道和服务方式创新等因素是分不开的。
对于新零售取得的成绩,或许我们可以举出几个例子,盒马鲜生短时间内就实现盈利,坪效达到普通超市的3到5倍;小米之家坪效做到27万/平米;五芳斋的无人智慧餐厅营业额提升了40%。这些消息更直观地说明了新零售可以拯救传统零售。
这些喜讯重新燃起传统零售的希望,2016年提出新零售,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大地已是无商不谈新零售,新零售仿佛成了传统零售的救命稻草。但实际上又是如何呢?炒作概念者甚众,新零售更像一场骗局?
新零售成功落地的几个例子确实吸人眼球,但是当前众多企业所谓的新零售,多为伪概念炒作。雷声大雨点小,不要说盈利,亏损、倒闭的更不在少数。新零售给人感觉更多的像是一场骗局,无人超市和无人货架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2016年8月第一个无人超市缤果盒子落地广东,而后亚马逊推出了AmazonGo,去年7月8日,阿里也推出了无人超市“淘咖啡”。很快,全国范围内便投入五十个无人超市试验点。无人超市看似大有可为,最终也是不堪造就。
无人超市意在降低运营成本,实际上并没能达到这个目的:虽然省去了收银员和服务员的投入,其余工作还须人来完成,比如补货、整理货架、清洁等。除此之外,技术成本也不低。同时,由于技术不过关,商品维护不善,又难以防止盗窃,使得损失更大。另外,操作繁琐、频出故障、提示不足、商品稀少等问题也让顾客无奈不已。新零售标榜下是技术欠缺、模式不成熟的窘境,无人超市最终未能飞起来。
去年又有人认为“无人货架背后切入的是一亿多白领8小时的吃喝市场。倘若布点达到10000个,那日流水很快可以达到50万,且30%以上的毛利率也可以让其在三四个月迅速回本。”在这种逻辑下,无人货架又成了人们纷纷追逐的对象。短短时间内便有超过50家创业公司涌入其中,十几家头部玩家的融资总额就已经超过30亿元人民币,其中不乏巨头的参和。
然而今年以来无人货架领域就频频传出裁员、倒闭、转型等消息,让人咂舌不已。年初,仅运营了4个月的无人货架项目“GOGO小超”传出停运消息,同时“GOGO无人超市”也暂停运营。除此以外,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便利蜂收购领蛙、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等消息也不绝于耳。
无人货架一飞冲天,如今又纷纷被打入凡尘,很多平台都还没听说过,它们已成过客。而这些投机者的失败让新零售也变得扑朔迷离起来。人们不禁质疑,新零售是对是错?新零售并没有错,错的是自以为是的投机者和炒作者
新零售提供了一个方向,却有人鼓吹成了风口,妄图借助风口,迅速飞起来,最后却摔了个狗啃泥。
无人超市自以为有了科技感的装饰便是新零售,可连技术都不过关;无人货架以为场景的渗透就是新零售,本质上却是做着共享经济的美梦,披上新零售的外衣,妄想着韭菜丰收的场面。事实证明,这都是在自欺欺人。两者的惨败不是新零售的失败,而是伪装者的败露。
如若这还不是新零售,何为新零售?简单来讲,新零售就是以新科技为依托,服务至上的零售。如果说电商的革命是为消费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商品,那么新零售就是为消费者提供其想要的服务。可以说,新零售是一次服务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