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七千万年前的一天有多长 听听白垩纪海底贝壳怎么说
本文插图
如果穿越回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 , 你可能会发现 , 太阳和月亮更加匆忙地划过天空 , 明天比预想来得更快 。
根据白垩纪晚期贝壳的一项新研究 , 恐龙时代即将结束时 , 地球自转比今天快 , 一年有372天 。 贝壳上的新发现让我们不禁沉思:45亿年来地球的自转变化有多大?背后的操纵者是谁?
激光钻细洞 , 窥探白垩纪的秘密
3月份美国地理学会的期刊《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学》上一项新研究说 , 白垩纪晚期的软体动物贝壳化石透露出一个秘密:恐龙时代结束时 , 地球自转比今天快 , 每年地球要自转372次 , 而目前是365次 。 这意味着白垩纪的一天 , 仅持续23个半小时 。
科学家研究的 , 是一枚白垩纪海底的贝壳化石 。 7000万年后的今天 , 人们在阿曼的干旱山区发现了它 。
它学名叫“Torreitessanchezi” , 看起来像欧洲常见的粗陶啤酒杯 , 还有个盖子 。 这种古老的软体动物的两个壳铰链起来 , 像不对称的牡蛎 。 它们像现代牡蛎一样密密地附着于水下礁石 。 白垩纪时代 , 全球海洋都有它们的踪迹 。
科学家分析的这种古老软体贝壳动物 , 属于已经灭绝的、种类繁多的“红蛤(rudistclams)” 。 这类生物生长很快 , 每天都要蹿一蹿个 。
新研究使用激光来采样 , 获取贝壳的微小切片 , 比以前使用显微镜的办法更精确 。 在精准推算了年轮后 , 研究人员能够确定 , 白垩纪一年的天数比如今要多 。
新方法将激光聚焦在小块贝壳上 , 钻出直径10微米(红细胞那么大)的孔 , 取一点点样品 。 这些微小样本中的微量元素 , 揭示了壳形成时 , 水的温度和化学成分 。 而且可以据此精确测量出一日生长环的宽度、数量 , 还有季节性变化 。
新技术的高分辨率 , 前所未有地观察到了古代双壳类动物如何快速生长 , 甚至确定了一天内的水质变化情况 。
“一个生长日 , 能取4到5个数据点 , 这在地质研究史上几乎从未有过 。 我们基本上可以把握7000万年前的一天 。 这真是太神奇了 。 ”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科学家德温特说 。
享受太阳能量的造礁生物
贝壳的化学分析表明 , 白垩纪晚期的海洋温度比之前认为的要高 , 夏天达到40摄氏度 , 冬天超过30摄氏度 。 德温特说 , 40摄氏度可是接近软体动物的生理极限了 。
在白垩纪晚期 , 这种贝壳是造礁生物 , 就像今天珊瑚扮演的角色一样 。 新的研究还证实 , 软体动物可能与光合生物共生 , 合作出了跟现在珊瑚礁规模一样大的“贝壳礁” 。
6600万年前 , “Torreitessanchezi”贝壳跟恐龙一起灭绝了 。 “它是非常特殊的双壳类动物 。 今天没有像它这样生活的贝壳了 。 ”德温特说 , “而在白垩纪晚期 , 全世界大多数礁石建造者都是这些双壳类动物 。 因此 , 它们确实具备当今珊瑚所具有的生态系统建设能力 。 ”
研究发现 , 一天中 , 壳生长的变化 , 比季节或海潮周期变化还大——白天长得比晚上快得多 。 这就说明 , 这种贝壳十分依赖太阳 , 这表明它有光合的本事 。
这就有意思了:太阳光居然是古代软体动物的衣食父母 , 这可跟现代过滤水中食物的贝壳不一样 。 德温特说 , 白垩纪的贝壳 , 很可能与一种能光合作用的生物共生 , 比如和藻类共生 。
之前 , 也有科学家猜测古代贝壳会不会是光共生体 , 但没有直接证据 。 这项研究 , 第一次提供了切实可信的证据 。
地球自转为什么变慢
由于白天和黑夜的节奏可以从贝壳生长明显看出来 , 而一年的周期也很明显 。 科学家数了贝壳每年生长的天数 , 发现一年有372个昼夜 。 这不算意外 , 因为科学家们知道过去的日子比现在短 。 然而 , 我们并不知道白垩纪晚期的日子到底多长 。 372这个精确的数字 , 将有助于我们对一个重大天文问题的研究 。
- 「科技日报」中国人造太阳获重大突破;南极洲9000万年前或为雨林
- 『德味儿Harlemyin』新发现:9千万年前,南极是大片雨林和植被,没有冰盖,很暖和
- #国际人物志#英国中年女子被罚款超七千元,疫情期间在铁路站台闲逛
- 高铁■赣深高铁广东段首座七千米双线长大隧道今天贯通
- 「数码流光」朋友在熟人那里组装一台电脑,这配置七千元贵吗?你品,你细品!
- 「肺炎」“如果不透析,存活率为零”疫情下 武汉七千多名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这样被守护
- 『知否』古老的蛤蜊壳告诉我们:7000万年前一天只有23.5小时
- 七千非公医护组成抗疫“游击队”:治病救人无谓公私
- 『』俄罗斯发现2万年前神秘人造圆环,会是史前文明废弃的吗?
- 小贺说科技@华为七千名员工集体离职!为何任正非觉得“无所谓”?反而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