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3D眼镜——共享浪潮退却后的又一匹“黑马”

 
##共享3D眼镜——共享浪潮退却后的又一匹“黑马”
文章图片
共享经济在共享单车的刺激下,如雨后春笋在全国各地、各领域迅速蓬勃而起,2017年以来,以共享单车为范本,相继出现了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雨伞、共享按摩椅、共享轮椅等多种形式的共享经济项目。踩着共享经济的风口,经过几轮疯狂的资本斩获,就开始偃旗息鼓!管理模式混乱、战略规划盲目、市场竞争恶性之下,共享经济也开始饱受诟病。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一家名为 Bird 的公司推出的共享电动滑板车横空出世,近期获得了红杉资本领投的1.5亿美元融资。短短18个月的时间,从0到估值20亿美元,Bird披荆斩棘,迅速杀出一条康庄大道,成为名副其实的独角兽。给日渐衰败的共享经济注了一针强心剂,同时也证明了共享经济衰败的原因并不是市场的选择和资本的逃离,抓住需求、创新模式才是根本。
随着市场和资本浪潮的退却,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裸泳,也让市场和资本更明确,谁才是共享经济中的又一匹“黑马”。国内崛起的共享3D眼镜,给了市场一个明确的答案,也给了资本一个肯定的眼神。一、3D眼镜的市场现状
近几年来,3D电影备受资本和市场的追捧,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导。据报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3D电影市场,2017年中国(内地)银幕总数达到50776块,其中3D银幕数占比为87.5%,约44429块。其中,在2016年中国457亿电影票房中,有超过294亿票房是3D电影带来的,占比超过了64%。2017年单是普通3D的影片票房,占比就超过了50%,而这个趋势还在猛增。在观影过程中,3D眼镜成了观众的“临时刚需”,而市场上关于3D眼镜,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免费使用和直接售卖。
(一)免费的3D眼镜,代价反而最大
免费的3D眼镜是观众在观影前,由电影院方提供的、仅供临时使用的。电影院方认为3D眼镜是免费给观众提供的增值服务,而在观众的理念中,3D电影相对2D电影溢出的票价是3D眼镜的使用费。在不同立场的认知下,形成了观众和电影院方的心理对抗,而具体则会体现在3D眼镜的后期服务上来:观众认为服务不到位,电影院方认为服务已经“超值”。
随着3D电影放映次数的激增,也相继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据业界分析,当前电影院提供的免费3D眼镜整体质量比较差,观影效果不好,观众的满意度较低;在卫生方面,也让消费者不甚满意,有媒体曾报道,消毒之后的3D眼镜可以在光线照射之下看到明显的指纹和污垢,卫生条件远不能满足观众的期望,不能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对于电影院方来说,3D眼镜的免费提供也引出连串的问题。随着国内电影市场的更加成熟,国内影城在迎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源于影城之间的激烈竞争,影城成本的急剧增加以及未来电影行业市场的苛刻要求,需要在保证竞争优势、尽可能最大盈利的基础上实行精细化运营。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无人化影院和少人化影院也是未来市场的必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免费供应3D眼镜导致的物料成本、人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增加,无形中成了影城头上的一座大山。
(二)直接售卖的3D眼镜,有多少消费者买账?
相对于免费的3D眼镜存在的诸多问题,付费购买的3D眼镜可以直接避免。但是对于观影的消费者来说,并不愿意买这个账!3D眼镜是观众的“临时刚需”,虽然整体来说,中国的3D电影市场占有率和票房逐年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单个观影人来说,3D眼镜除了观看3D电影之外,毫无用武之地。而作为冲动消费的观影行为,不会驱使观众提前随身携带3D眼镜,从而导致过高的重复购买,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据悉,在深圳地区的居民家中,平均闲置有7-8副3D眼镜。
【##共享3D眼镜——共享浪潮退却后的又一匹“黑马”】与此同时,尤其是2017年前后,3D眼镜的生产方借助市场的庞大需求,在不能保证眼镜质量的同时,仍然以高价售卖。质量不达标,观影体验差,价格过高,投诉层出不穷,一度让3D眼镜处于一片乌烟瘴气之地。直接售卖的3D眼镜,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遇到了发展的瓶颈,并且在潜在观众的消费诉求中,呈现出一蹶不振的迹象。二、3D眼镜的新业态——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