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的“龙蹲虎坐” 八卦掌站桩( 二 )




戴的信意拳经傅山的功法传授形成的“蹲猴桩” , 应该是典型的“团体”架子结构 , 蹲猴桩的效果现在已经得到认可 。蹲猴桩的得气法、气路有其独到之处 , 即不是一般的任督二脉 , 而是中脉 , 其拳架与气路同向 。

形意拳 , 由李洛能发展而来 , 有改良的桩架 , 但“卧龙虎坐”的基本架架结构 , 仍可视为“团体”的变形 。脊柱变得直立 , 微微弯曲 , 有利于气沿经络运动 。但由于桩架和拳架不如六合拳低 , 需要将意念的运用与拳架相结合 , 因此得名形意拳 。牛生贤为什么强调三个体式要前三后七?一般人都是从吃功夫才明白的 。其实还是和心念六和拳的低桩原理一样 , 就是增加腿部的压力 , 有利于心念向下运动 , 内气向上运动 。七三式如果能持续20分钟以上的单腿站立 , 坚持下来会提高功夫 。七式、三式、鸡腿堆属于技能架 。只要努力 , 就会有内功 。双桩如猴桩、圆桩腿压较小 , 有利于进入静长站 。但它们更依赖于意念 , 对使用要求更高 , 所以意念的对错对内功效果影响很大 。这种效果往往在短期内并不明显 , 需要有大师的指导 , 保证虚实、阴阳的平衡 。


八卦掌是以行走为基础的 。走路转弯时 , 也要求“卧虎藏龙” , 手掌向前 。但是 , 我们的练习 是手掌向前 , 同时向后拉 。收腹 , 在形体上的体现就是收缩你的臀部 。从上面可以看出 , 各种拳种的桩架和拳架虽然不同 , 但内涵是一样的 , 采用的架结构都是有利于内气向腹部积聚 。
三、“卧龙卧虎”拉伸腿后和背后的两大筋:
八卦掌中“卧龙、坐虎”和“托起、捻钻”的要求结合起来 , 会有效地将两根大筋从脚跟拉伸到腿后 , 再拉伸到后脑勺 。
八卦掌-龙形所要求的柔韧体型是用腰和胯带动全身的变化 , 其中胯带动腿再带动泥步 , 腰带动肩和上肢再带动掌形的变化 。全身上下三套的协调 , 就是在“卧龙坐虎”的基本框架下 , 通过不同的阶段 , 不同的思路 , 练习下套的步法 , 中套的腹式和体态 , 上套的精神 。最后在精神的指引下 , 全身形成一个整体的运动 。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 , 在“撑扭钻”这种特殊的训练 下 , 如图所示 , 从两个脚跟到颈后的两根大筋串联起全身的主骨架 , 形成一个整体 , 在神的意志的指引下 , 通过腹部的缩放来放松和收紧筋 。
这里要说明一下 , 瑜伽拉伸肌腱和拉伸韧带是有区别的 。瑜伽拉伸韧带的结果是拉伸韧带并保持 , 而八卦掌拉伸肌腱是让肌腱变得有弹性 , 变粗 , 而不是拉伸 。因此 , 缠扭钻拉伸肌腱是一种控制性拉伸 。肌腱拉伸要逐渐脱离肌肉 , 达到“骨升肉降 , 骨肉分离”的目的 , 进而达到“逆中求顺”、“紧中求松”的目的 , 使肌肉和精神更加放松 。八卦掌之所以要求“上静下动” , 是为了让这种拉动尽可能通过破裹胯和摆屈脚来实现 , 使身体处于下实上虚的状态 , 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必须处于放松状态 。
四 。八卦掌的“卧虎藏龙”是整个功夫的要求 。
综上所述 , 站桩形成的“五弓之体”和行走、转身时的“卧虎藏龙”框架结构 , 以及“带球之体” , 通过“撑、裹、扭、钻”使内气聚于腹部 , 使全身筋脉充满弹性 , 基本具备了整体力量的基本要素 。但要形成力量饱满的弹力 , 需要进行专项力量训练 , 协调后脚踩地 , 前脚踩地扭臀送肩 , 前后手脚并拉 , 随着腹部内侧的爆发和身体瞬间的弹性变化 , 瞬间突出掌根的外三合要求 。八卦掌不仅有类似形意拳的踏步力 , 还有腰臀旋转相结合的踏步(半弓步)力 , 还有不依赖步法的旋转力 。这些不同的力类型涉及到类似轮盘赌的点力和力偶作用的不同力学模型 , 因此更加复杂 。不管是哪种类型 , 重点都是臀肩的运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