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历史V」樱花都开好了,无人的圆通山( 二 )


盛唐时期 , 万国来朝 , 日本因深慕中华文化以及樱花的种植和鉴赏 , 便将樱花随着建筑、服饰、茶、剑等一并带回了扶桑 。
而云南 , 则是古往今来樱花最主要的产区之一 。 云南樱花与日本樱花同由原生腾冲、龙陵一带的苦樱桃演变而来 , 属同一个变种 。
樱花 , 对云南而言 , 并不是舶来品 , 而是原生的浪漫 。
樱花在昆明 , 是开天辟地的时代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原生羁绊 , 樱花对于昆明的意义与日本大相庭径 。
1911年 , 武昌起义的枪声打响 , 新时代的浪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这片土地 。
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 , 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武昌起义胜利后 , 决定在昆明举行武装起义 , 宣布云南独立 。
起义部队在讲武堂师生作内应的情况下 , 从北校场发起攻城 。 蔡锷等部从东南进攻 , 经过一夜战斗 , 于次日清晨完全占领全城 , 活捉总督李经羲 , 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 , 而云南也成为了武昌起义后最早举行起义宣布“独立”的省份之一 。
重九起义的胜利声援了武昌 , 推动了贵州、四川及一些省的独立 , 而且推动了全国革命的到来 , 蔡锷将军也因此被后人称为“辛亥名将” 。
枪烟散去 , 夺得独立之后 , 百废待兴的昆明亟待新面貌 , 昆明一批深受日本和西方文化影响的政要、文化名人 , 决定筹资将包括圆通山在内的五个城市公园进行补建 。 、
曾留学日本的“护国元勋”唐继尧 , 在螺峰山西麓修建的唐园别墅后花园里 , 移植数株日本樱花到主景区 , 这些樱花和一片摇落新绿的垂丝海棠 , 为圆通山抹上了第一道灿烂的嫣红 。
唐继尧故居
唐继尧督滇期间 , 极其重视云南本土文化和教育的发展 , 创立了云南第一所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云南航校 , 组织编纂《云南从书》 。
也许是因为唐继尧对樱花的偏爱 , 东陆大学里 , 也同样开满了樱花 。
云大钟楼
樱花 , 是跟随着开天辟地的一代人落在昆明的 , 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为城市留下纪念 。
樱花 , 就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种子开出的花 。
后来 , 它洒满了农大、师大、理工大……几乎昆明每一处文化的高地之上 , 都飘着这朵绯红的云 。
文化的传递极其玄妙 , 当樱花从云南飘至日本 , 又从日本飘回云南的时候 , 意义就截然不同了:从朝生夕死的灿烂 , 变成了开天辟地的物语 。
每个昆明人的春天 , 都有一朵樱花在开放
当漫天漫野的樱花在昆明扎下了根 , 昆明人也逐渐养成了赏樱的习惯 。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称“圆通花潮“ 。
1963年 , 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散文《花潮》 , 一句“春光似海 , 盛世如花” , 写尽了先生在昆明圆通寺赏花后的感悟 , 也让圆通山的樱花享誉海内外 。 自此 , “圆通花潮”成为昆明十八景之一 。
圆通花潮
每年3月伊始 , 圆通山内的400余株云南樱花、200余株日本樱花、1200余株垂丝海棠竞先绽放 。
对于昆明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而言 , 绿叶是四季的标配 , 只有樱花 , 是春天在昆明蓝之上写下的浓墨重彩的惊叹号 。
诗人于坚后来在诗句中写道:“我不想当人 , 我想当花 , 我要开放 。 我渴望作为花朵之一 , 与这春天的故乡 , 吻合 。 “
于每个昆明人而言 , 春天 , 就是一片花海 。
结语
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 漫长的乌云阴霾掩盖了整个2月 , 但无数的历史告诉我们 , 风雨中走来的 , 从来更繁盛 。
春会暖 , 花会开 , 希望和温暖 , 永远常在 。 不信?你抬头看看那些樱花 , 早已灿若星海 。
记住这一年的樱花 , 它不是7秒钟的灿烂 , 而是14亿人的勇敢 。
我们和时间赛跑 , 终于拼到了钟南山院士所期待的:“待到春暖花开时 , 我们走上街头 , 繁花与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