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 。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 , 最高峰时武汉一天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达到240多吨 , 接近疫情前的6倍之多 , 这也给当地的处置能力造成极大压力 。 一方有难 , 八方支援 。 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 , 同样有全国多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第一时间赶来驰援 。 不惧风险、不辞辛苦 , 他们携手为武汉守好了最后一道防线 。
3月23日下午4点 , 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里 , 清运工人董清正在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 , 然后运送到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 这些医疗垃圾在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后 , 才可以作为固废填埋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废清运工董清:这个量已经不算大了 , 今天只有两趟 , 总共36桶 。 多的时候一天拉90桶 , 跑5趟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
这已经是董清来武汉的第55天 。 春节期间 , 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 , 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 。 1月29日大年初五 , 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 , 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 , 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 虽然来之前有心理准备 , 但当董清去到第一家医院 , 离华南海鲜市场最近的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时 , 现场情况就远远超出他的想象 。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废清运工董清:到了现场情况实际看了之后 , 医废量确实很大 , 需要加班加点 , 要不然堆积起来是有风险的 。 我们当天拉的时候 , 可能就是量拉下去的不是说非常明显 , 自己心里面也感觉到着急 。
董清说 ,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 , 最开始一个月里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 再加上要穿戴防护服和护目镜 , 长时间下来非常疲惫 。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废清运工董清:最长的一次是工作到晚上2点 。 头发也好 , 包括里边的衣服也好 , 全部是湿透的 。 (因为)这个东西是不允许过夜的 。 它有存在一定泄露的风险 , 所以说有可能会二次感染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虽然清楚了解自己工作的风险 , 但董清却从未退缩 。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 , 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 。 由于新建的火神山医院里集中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患者 , 队员们得知任务后心里都有些打鼓 。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废清运工董清:当时是我们12个人在一起开会 , 领导说这个东西谁去操作 , 第一次谁去?火神山只是说听到这几个字 , 心里面产生一种畏惧感 , 是不是空气当中都弥漫着病毒?心里面当时就是这种感受 。 也不是说没人想 , 只是说心里都还在犹豫 。
面对未知的恐惧 , 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
湖北中油优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医废清运工董清:火神山产生的第一桶医废 , 就是我和我们领队王宁拉的 。 我和王宁两个是共产党员 , 我们不上谁上呢?首先我们要做一个表率 。 (后来)我们刚来的12个兄弟 , 每一个人都去过火神山医院 。
「央视新闻客户端」医废清运工:我们为武汉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文章图片
今年36岁的董清 , 已经有14年的党龄 , 还是一名退伍军人 。 在部队8年时间 , 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 。 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 , 他也用自己的专业意识尽可能帮助队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