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全文共1555字 , 阅读时间约3分钟
战国时期 , 各国对于其它国家的发展都盯得死死的 , 一旦有超前发展的国家 , 那么大家一定会想办法削弱它 , 在合纵连横的过程中 , 秦国还是突出重围 , 逐渐建立起诸侯中的绝对优势 。 公元241年 , 以楚国为合纵宗主国 , 联合魏、赵、韩、卫四国 , 组成五国征讨军 , 由春申君黄歇率领前往征讨秦国 , 本来联军已经进逼到函谷关一带 , 可还是在关键战役前被秦军击溃 , 至此无人可阻挡秦国统一的脚步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按说这不是第一次各国联合讨伐秦国了 , 而之前的几次也都因为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 , 不过最后一次合纵讨伐失败之后 , 各国再也没有机会制约住秦国扩张的脚步 , 从此天下开始趋于一统 , 各怀鬼胎是合纵军失败的根本原因 。
都说“人心散了 , 队伍不好带啊” , 联军之所以让春申君黄歇为统领 , 自然是看重他的名声 , 好把大家都团结在一起 , 不过毕竟是出兵打仗 , 直接关乎自身根本利益 。
所以每个诸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 想以最小的代价换得最高的收益 。 在战场上 , 不听从指挥无疑是兵家大忌 , 而赵国的军队就是只听从本国将军的号令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在征讨秦国的路上改变了路线 , 转而进攻起齐国来 , 而原因则是赵国国君看齐国不顺眼 , 想要教训齐国一番 , 这种纪律之下的部队 , 又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赵国引发的事件虽然得到了齐国的原谅 , 但整体上对战局的影响无疑是毁灭性的 , 如此军心涣散的一支军队又何谈打胜仗呢?
在后续作战中 , 各国军队无法统一调度 , 只听从自己属国将领的指挥 , 那么结果必然是被秦军一冲即溃 。
其余国家也一样 , 如何分配进攻地点 , 打下城池该如何瓜分利益 , 如何保存自身实力以及如何处置战俘等等问题大家都各怀鬼胎 , 心不往一处想 , 劲儿不往一处使 , 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如果说联军这边治军不严 , 目标不明 , 那么反观秦国这边则是谋划得当 , 运筹帷幄 。 吕不韦深知联军看似人多势众 , 实则人心不齐 。
只要把联军的头领击溃 , 那么联军自然作鸟兽散 , 所以秦国集中优势兵力直逼楚国营地 , 愣是将楚国打得迁都东进 , 退出了合纵军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不止如此 , 秦国在外交上的谋略更是其余国家无可比拟的 , 通过恩威并施的手段 , 秦国也拉拢了一些忠于自己的势力 , 对于合纵之下的联合军 , 有时只需要许以小利 , 便可以从内部瓦解敌人的所谓“合纵” 。
其它国家一看领头的楚国都退出了 , 自己留在联盟里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 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维护 , 还不如各自引兵回去驻防 , 防止领地被他国占领 , 更怕遭致秦国的报复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合纵军始终拿秦国没办法的关键原因还是秦国的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 经过商鞅变法改革 , 秦国的国力已经跃升到独一档的存在 。
而在军事上奉行军功爵制 , 必然激发将士们的作战欲望 , 激励军队士气 , 占据整个关西地区的秦国 , 似乎也没有后顾之忧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
至于国内经济 , 坐拥天府之国的秦国在农业上也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 且在贸易上也赚取了高额的利润 , 秦国的强大已经初具封建王朝形成的规模 , 而嬴政不过是在几代秦王的努力下完成最后的统一 。
再者 , 从长平万骨坑中我们可以发现 , 战死的士兵大多死于秦国的弓弩机 , 在那个兵器不发达的年代 , 拥有弓弩机这样先进的装备在战场上无疑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自秦昭王时期 , 秦国就十分重视军队建设 , 到嬴政时期 , 秦国已经拥有素质优良 , 训练有素的军队 。
合纵攻秦想法虽好,但取得的结果却只能让秦国的优势更大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