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史简谈▲虽说退出了战场,但却开始了全新的征程,汉剑——儒雅与霸气并存( 三 )
当然 , 跟日本江户时期打造“武士刀”之时更注重外观的情况还不同 , “汉剑”在打造之时对于其“实际用途”也是同样注重的 , 不光要华丽 , 而且还要好用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才有了“玉具剑”、“驳犀具剑”、“金银具剑”、“铜具剑”等诸多“汉剑”品类划分 , 也就是在剑柄和剑鞘上用玉石、金银、铜等物质来作为装饰 。
一方面能凭借其优秀的“硬度”和“韧性”防身 , 另一方面也能够作为装饰品彰显出身份地位 , 而作为装饰品这一点 , 显然是“环首刀”所无法具备的 。
毕竟环首刀没有“护手” , 刀柄处跟“刀身一体”的那个铁环也主要是为了“平衡配重”以及“固定”作用 , 几乎可以说每一个部位都是为战场量身打造 , 根本就没有镶嵌金银、铜、玉等物质的地方不是吗?
文章图片
汉剑的“对称美”“汉剑”的儒雅和霸气
而且“汉剑”形态平直端正 , 左右对称 , 恰好就映照出了我国封建时期儒家文化体系中所倡导的道德思想准则 , 即做人要行得正坐的直 , 铸剑自然也不能例外 , 弯弯曲曲的像什么样子 。
我们之所以会一提起“古代侠客”就不自觉的在脑海中浮现一个“手持利剑的侠客形象” , 其实就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里的那层“儒家思想”道德准则所致 , 也就是所谓的“侠义思想” 。
而在封建时期 , 侠义即正义 , 正如唐朝诗人李白在《侠客行》中所说的 , “十步杀一人 , 千里不留行 。 事了拂衣去 , 深藏身与名” 。
汉剑出鞘则锋芒毕露、霸气十足 , 入鞘则朴实无华、儒雅大气的特性同时还明明白白的体现出了儒家文化中的"藏"与"显"之哲学概念 。
文章图片
古代剑客示意插画
而这所谓的“藏”与“显”之哲学 , 其实说白了就像“古装武侠剧”中所描述的绝世剑客一般 ,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
平常看起来或许就跟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 也就是低调不张扬 , 但是一旦到了惩奸除恶之时 , 就会瞬间张扬到极致 , 气势暴涨 , 一点也不含糊 。 而“刀”虽然霸气有余 , 但却明显太过张扬 , 不懂得隐藏 , 否则也就不会被称之为“百兵之胆”了 。
这里说句题外话 , 不知道武侠剧中侠客多用剑、反派多用刀的原因是不是就是因为“刀”可以用来给他们壮胆呢?
再加上儒家思想在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 , 也逐渐成了封建时期的主流统治思想 , 故而随着儒家思想在封建时期的普及和推广 。
“汉剑”中所能表现出的儒家思想特质自然也就因为广受文人雅士的青睐而一并保留并传承了下来 , 成了我国“剑文化”刚柔并济、厚积薄发的精髓所在 , 更是成了世人眼中的“百兵之君” 。
出鞘即是霸气的百兵君王 , 寒光闪闪 , 正义气息爆棚;入鞘则是儒雅的“翩翩君子” , 沉稳大气 , 内敛而不张扬 。
【end】